|
|
①马可·波罗故居吸引了很多游客,但很少有中国人前来。 图/记者杨勤②停靠在威尼斯水域的一艘帆船。
③威尼斯不通汽车,交通主要靠运河。
面积不过5.9平方公里,常住居民6.7万,每年却迎来约1900万人次的游客,相当于每人要接待近300客人——这就是威尼斯的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
水是威尼斯的灵魂。本岛是由118个大小岛屿、177条水道组成的水上之城。据称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不通汽车的城市,老城区的交通除依靠形态各异的404座桥梁外,便是著名的“贡多拉”小船。密如蛛网的水道将“水上高速公路”送到居民的门前屋后,成为威尼斯最具特色的景观。导游说,古时的威尼斯城与全世界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同,它没有紧闭的城门,没有护城河,它的大门向全世界敞开。
据介绍,威尼斯60%的建筑年龄在500年以上,保护措施极其严格,只能修缮,不能新建。遍布城市的水道,以及延续数个世纪的传统交通方式都是保护的对象。威尼斯人在维护城市旧貌方面有着惊人的耐心,比如圣马可教堂,从公元11世纪开始,修造持续了500多年。但这座城市并没有因为保存旧有景观而不加改变,沿河的很多旧宅如今成了格调高雅的餐厅酒吧,而GUCCI等世界顶级品牌都挤在小巷中。据介绍,许多老房子除了外观没变,里面的功能已经与最初完全不同,而主人也不知道换了多少任。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断有人谈到,中国有很多古城在发展过程中对旧城区采取摧毁式的开发方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另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城市,比如一些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港口,并未能将城市的主题如威尼斯一般发挥得淋漓尽致。威尼斯的经验,无疑可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一个范本。
新闻背景1275年,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来到上都(今内蒙古),觐见蒙古大汗忽必烈,并在中国居住了17年。1295年,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凭借从中国带回的财宝,其家族成为了城中巨富。马可·波罗后来在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中被俘入狱,他在狱中讲述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被同狱的鲁恩梯谦笔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对于当时人口不过10万的威尼斯来说,大都(今北京)、杭州百万人口的庞大城市,辉煌的宫殿以及居民富庶的生活,都令他们既兴奋又难以置信。马可·波罗是最早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人。
当年中西交往先驱今被东方朋友冷落
遍访深街小巷寻觅马可·波罗故居
无论用“google”还是“百度”,关于马可·波罗故居的描述都少得可怜。记者花了很多时间,才找到这样的寥寥数语:“马可·波罗的故居,是一座黄色的三层小楼”,“从他的故居远眺窗外,湛蓝的亚得里亚海水,长年清澈见底。”
当地时间22日下午2时50分,本报记者一行乘船来到了威尼斯老城,寻找这位传奇人物在这座城市留下的印记。
在老城,步过数百年历史的老建筑,来到举世闻名的圣马可广场,处处可见操着全国各地方言的中国游客。导游说,近年来威尼斯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已成为当地旅游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记者在途中采访了多位来自山东、浙江和北京的游客,他们对于马可·波罗原来居住在这个城市,都感到很新鲜。好几位游客表示,曾经听说过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但是对他本人的生平情况,却是知之甚少。当地的导游李同第说:“我在意大利生活了14年,你们是我知道的第一批专门来找马可·波罗的中国人。”
记者从紧贴圣马可教堂右上方的一条小巷中走进去,喧嚣的广场被抛在身后。一行人在小巷中转了差不多20分钟,还是没有发现故居的影子。一路走一路问,终于,两名建筑工人一指前方:那里就是了。
穿过一条低矮的门洞,一个四方形的类似天井的院落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当年马可·波罗家族的宅第,如今的门牌编号是5849和5858。那两位建筑工人在5849的房中忙碌,据称是在进行内部的修缮。
与临街的那些光鲜夺目的建筑不同,这几座建筑风格朴实无华,而且墙面斑驳,砖块、门窗都已经很陈旧。除了四周墙壁上用意大利文写的“DELMILION”(《东方见闻录》意大利文的书名)外,没有任何的说明牌或者标志物表明这里居住过一位传奇人物。显然,当地并没有把这个小小建筑群当作一处意义重大的景点来经营。
由于大门紧锁,记者没能进入故居。据介绍,这座三层小楼和整个马可·波罗家族的院落都曾毁于17世纪的一场大火,如今人们看到的是后来重建的。
寻访丝路古港与航海文明
利玛窦事迹竟无人知晓
与马可·波罗一样受到冷落的,还有另一位经海路到达中国的中西交往史上重要人物——利玛窦。
利玛窦于1583年抵达澳门,1601年1月24日获准进京。他是最早将西方数学经典著作《几何原本》介绍到中国的人,并用自制的天球仪、地球仪、日晷等解说天象,描绘日月之食,证明地球为圆形,奉命为明朝万历皇帝绘制了三幅详细的世界地图。
记者在威尼斯对利玛窦的寻访,是从圣马可教堂开始的。一位教士听到记者的问题之后,连连表示自己爱莫能助,他找来两位同事,但他们也没能帮上忙,“我不了解你们说的这个人,事实上,我是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其中一人表示,历史上从意大利走向世界各地的传教士实在太多,他们无法一一记住。
利玛窦的故乡玛切拉塔,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内陆小城,要费不少力气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就在步出圣马可教堂的时候,导游李同第还在不停地打电话:“我打了20多个电话,问了所有可能有线索的人,都没用。连干了12年的‘金牌导游’都只知道它在安科拉省。我想,在意大利的中国人当中,没有人知道具体的地方。我还问了一个意大利的‘中国通’,他也不知道。”由于时间关系,记者只能遗憾地放弃寻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