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6月22日专电
新华社记者吕雪莉、吴宇、普布清华
“这几年,我作为藏学家经常出国访问。令人高兴的是,如今我国藏学界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发言权,外国藏学家长期‘垄断’国际藏学界的局面已经得到改变。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巴桑旺堆在拉萨市接受了记者采访。
巴桑旺堆认为,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西藏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新一轮的“西藏热”正在悄然兴起。在“西藏热”持续升温,西藏以及我国广大藏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面前,中国藏学研究也必将走出高原,走向世界。
“雪域奇葩”开高原
藏学,顾名思义,就是以藏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毋庸置疑的是,藏学的家乡在中国。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却是从西方开始的。
1823年,匈牙利人乔玛为寻找祖先来到西藏。他没有找到祖先,却被当地藏族寺院和藏经所吸引,历时8年研究藏文,成为现代藏学研究的鼻祖。
“虽然藏学开始于西方,但由于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藏学界远离西藏,又不懂藏语言,实地调查的条件不足,对西藏的社会、经济不了解,国际藏学界存在着诸多的先天不足,其研究往往走极端,要么把西藏说得很可怕、很诡异,要么把西藏描绘成人间天堂。”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格勒博士说。
我国藏学界由于有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虽然正规的藏学研究只有短短20年,却在它的家乡开出了艳丽的花朵。今年5月,位于北京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迎来了它20岁的生日,我国藏学研究领域的国家级最高奖项--“珠峰奖”第一次颁发,一些藏学家纷纷捧得“珠峰”奖。世界上收词最多、诠释最详的藏学工具书《藏汉大词典》,以及被学术界视为西藏历史上第一部完整通史的藏文史著《西藏简明通史》双双荣膺首届藏学研究“珠峰奖”的特别奖。同时,68项研究成果分获不同级别奖项,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历史、宗教、医药等领域。
格勒博士介绍说,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藏学研究队伍,初步建成了以科研为基础的藏学发展链。全国有50多个藏学研究机构和数千名藏学研究工作者。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学研究机构。我国藏学界在某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超过了国际水平,如《藏汉大词典》《大藏经(对勘本)》《西藏社会调查》等著作。
“藏在深闺”人未知
然而,由于缺乏对外交流等原因,我国藏学界丰硕的研究成果长期不为外界尤其是国际藏学界所了解。盘点20年的收成,我国的藏学家们有喜悦,有振奋,更有思考。
“藏学这个名称是西方学者提出的,并一直掌握着话语权、主导权。”格勒博士说,国外藏学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国际上东方学范围内的一门显学。而我国的藏学研究只是在最近20年才得到了长足发展。
由于没有注重对外交流,我国学者取得的很多重要研究成果未被译成外文推向世界,这大大减少了我国的学术成果被国外了解和接受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藏学研究的成果只供国内藏学界圈里“自我欣赏”。
格勒博士表示,加强藏学研究,需要做的还很多。加大对外交流,培养藏学研究领域的外语人才,加快藏学领域学术著作的翻译出版等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同时,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藏学研究人才的培养机制,全国范围内的学术资源、人才和机构也有待整合。
“可喜的是,这10多年来,我国藏学家积极参与国际藏学界的活动,宣读论文、合作课题,在国际藏学界已经得到了尊重,在每隔三年一次的国际藏学会期间,我国藏学家也有了发言权。”巴桑旺堆说,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学者邀请西藏的藏学家做访问学者、客座教授,和中国的藏学家合作一起搞课题研究,很多由中外藏学家共同合作的学术成果在国外重要出版机构得到了出版。
钢铁“天路”引领藏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青藏铁路的建成,还有林芝机场的即将通航,都将使‘西藏热’再次升温。随之带来的西藏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将为藏学研究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并引领藏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朱晓明说,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藏学学术资源,党和国家对藏学研究工作也非常重视,不断加大投入。
“藏学的涉及面也将更加广泛,经济、文化的内容会不断增长。引导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研究丛书,介绍西藏自然风光、历史名胜的导游书籍等都将成为藏学领域的普及读物。”曾经长期在西藏工作、生活,以西藏题材写作见长的作家,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的马丽华如是说。
专家认为,随着西藏社会的持续发展,伴随着西藏交通、科技和研究手段的进步与完善,对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有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档案以及文献古籍等,开展全面的抢救、保护、整理和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些文化和学术资源的开发,必将给我国的藏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