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台北六月二十二日电 题:竹“醉”台湾
中新社记者 邹辉陈立宇
来到台湾,会听到很多与“竹”相关的地名,如新竹、竹东、竹西、大竹、竹坑等等。甚至在台湾的灯谜中也常见“竹影”,如:“笋”(猜台湾地名),谜底:新竹。
在此间举行的“二00六台北国际食品展”上,台湾馆中与“竹”相关的展台占据了很大位置,让看官似乎进了一个“竹子制品大观园”。记者与这些展台的负责人攀谈时得到证实,台湾人确喜“竹”,爱“竹”,“竹”以其独特的自然特征和反映的文化精神“迷醉”台湾。
竹“醉”台湾
台湾人喜“竹”,以前有传统的“醉竹节”。一个“醉”字,将台湾人对“竹”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台湾遍地有竹,品种五六十种之多。南投县青竹竹文化园区亦在此次食品展上亮相,其经理陈靖赋,酷爱竹,善竹雕,他向记者介绍,台湾气候炎热多雨,宜竹生长。在台湾的多数村庄竹林掩映,竹影摇曳。
他回顾了台湾人喜竹的历史。在数十年前,一般的台湾百姓用不起价值高的树木材料,便屋前屋后种竹,食、衣、住、行都与竹息息相关,住的是竹篱茅房,嗜吃竹笋,行有竹轿、竹桥、竹筏。
陈先生说,台湾人亦会护竹,砍来利用时不会将竹林砍光,而是遵循“存三去四莫留七”的法则,三年以下的竹子绝对不会砍掉的,这样竹林就能永保茂盛。
陈先生盛邀记者到他的青竹竹文化园区观光,在那里可以静心赏竹、品竹、亲竹、玩竹,吃竹筒饭,品竹炭餐。在城市里呆久了的台湾人都会到他那里去寻找一份关于竹的记忆。
“竹”见证两岸同根
在台湾民间流传一个美妙动人的传说:中国“二十四孝”里的孝子之一孟宗,其母嗜吃竹笋,一年冬天,母亲卧床不起,甚想吃笋。孟宗便冒着严寒四处寻笋,苦于无法实现,急得在雪地上嚎啕大哭,诚感神明。过后,他淌滴在雪地上的泪水竟长出了一种竹子,人们便称之为“孟宗竹”。
陈靖赋介绍,“孟宗竹”是台湾利用最广泛的一种竹。这或许是海峡两岸根连根的实物见证吧!
陈先生对台湾竹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说,台湾五六十种竹中,本地竹占一半,一半的“祖家”在大陆。
现代台湾人巧用竹
在本次展会上,会发现现代台湾人利用竹已远远超出传统的利用模式。
现代台湾人热衷于将竹子蜕变成竹炭:将伐采后的竹材经过三个月的时间自然风干,或是经一个星期的烘烤后进窑。经过两个星期高温窑炭化烧制,就成了金刚不坏的活性竹炭。据说其吸附能力是一般活性炭的三倍。
陈靖赋将竹炭运用到了他的食品中。他向记者展示了青竹竹文化园区生产的竹炭面、竹炭爆米香。据其介绍,加了竹炭的爆米花呈褐色,口感更脆,不易受潮,且利于消化。
旁边添兴窑的女主人李秀眺则把竹炭加入了她的陶制品中。她介绍说,加入了竹炭的陶制品能发出适合人体波长的“远红外线”,可改善水分子、去除杂质异味,促进人体细胞吸收。
李秀眺将同一葡萄酒分别倒入两个陶制小杯中让记者品尝。记者细品,一杯涩味较重,另一杯则清甜可口,她解释说是加了竹炭产生的神奇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