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地脑壳钻进“好人笼子”
1983年,正在读初一的徐东因一场大病而休学一年。病愈后,早已没有学习兴趣的他,趁机向大人提出辍学经商。14岁的徐东向家里要了20块钱,到汉正街进了六双很时髦的女式手套,到司门口的大桥下“挖地脑壳”(摆地摊)。 路人看着他那稚气的脸,比看他的手套还有兴趣。“你几大啊?”“18岁啊!”徐东努力把自己装得老成点,但越这样,越让大家好笑。“最怕遇见熟人,老远看见了就夹起摊子往厕所跑。”不过6双手套还算适销对路,半天功夫全部卖完,赚了几十块,差不多是父亲半个月的工资。这让徐东大喜过望,马上把赚的钱都投进去扩大“经营规模”。摆了一年的地摊,刚赚了七八千元,霉运就找上门来了。生意做大后的徐东在黄鹤楼地下商场租了个柜台卖小工艺品。每次都是跟大他十岁的人一起去广州进货,然后自己弄回来卖。本来一切正常,隔壁柜台的一对卖玩具的夫妻档,见他是个小孩,又是一个人做,很同情他,总是主动过来找他聊天,教他生意经。初涉商海的徐东第一次被人这样关心,一下子感动得“一塌糊涂”,对这对夫妻言听计从。一天,这对夫妻像是无意地跟他说两人想转行做别的,手上的货想低价转出去,如果徐东想接,按半价转给他。而且对方还告诉他可以观察几天,看他们货好不好卖再决定。徐东仔细看了几天,还真像他们说的那回事,每天都有人到他们柜台上买玩具,每天营业额比他高多了。没发现什么破绽的徐东拿出4000元,把他们的柜台整个盘过来。哪知打接手就再没人来柜台买玩具了,那对夫妻也玩起人间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邻柜的人告诉他真相:他们的货都是过季货,那些来买东西的人都是一伙的。
数次改行数次被骗 愈挫愈勇
徐东一气之下撂下摊子,跑到广州去散心。在火车上看到好多湖北人带着甲鱼到广州去卖,跟人家一谈觉得很赚钱。马上打道回家,和别人合伙拿3000元买了100斤甲鱼到广州去。哪知到了广州才知道,当地所有市场都有混混把持着。特别是甲鱼这样的贵菜,要卖只能卖给他们。带甲鱼过来的湖北人都自有渠道,但他们都不会告诉他,只会看笑话。徐东几个人背着甲鱼逛了一天也没卖出一只,没办法,只能卖给混混们。“这些黑良心的,我们整整一百斤甲鱼被他们一过秤,只有30斤了,3000块钱进的货,连1000块钱都没卖出来。”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回到武汉,徐东把自己锁在家里半个月没出门。后来徐东又跑到广州倒卖过旧西服,甚至也想学着坑别人,但最终受不了良心的折磨,一直没敢做。1986年,徐东开了个烟酒副食店。虽然生意一般,但却是入行跳板。两年后,他在武昌保安街选了个店面,转行做副食批发生意。生意不错,但被骗的事还是时有发生。吃一堑长一智,让徐东悟得:“个人能力太有限,要想不吃亏,必须学会团结身边人。”此后,他把自己被骗的几件事认真总结一遍,再分析出原因,有想不通的就找同行前辈请教,“请教他们少不了请客吃饭,我光这一项一年就要花好几万元。”每年交了这笔学费后,徐东的生意果然大有好转,这一做就是十年,为他以后再转行奠定了不错的基础。
再战甲鱼市场 又被自己忽悠
1995年,国内甲鱼市场骤然升温,望着原来生意不如自己的人,一个个都跑到前面去了,徐东也跟着冲动起来。经朋友介绍,他和另一个朋友合伙,投资80多万元买下了华农旁边的一个上百亩的甲鱼养殖基地,又投入200多万元建温棚、鱼池及买甲鱼幼苗等。说好是两人各出一半资金,共同经营,徐东先投钱进来启动项目。但项目建着建着就发现不对劲了。当时甲鱼卖五六十元一斤,幼苗5元一只,徐东一次进了几十万只。但两个人都不懂甲鱼养殖,请来的人都是农研所搞研究的人,不懂市场化运作。别人用死鱼加便宜饲料喂养,他们用最好的精饲料喂养,成本高出人家一大截。又加上跑得不够勤,池里的甲鱼发了传染病几天后才发现,经常一死一大片。合伙人眼看着生意不是那个事,脚底抹油,象征性投点钱进来就开溜了。徐东一个人进退不得,但几百万都投进去了,舍不得就此撒手,只好咬牙挺着。一年后幼苗成熟,捞起来一卖,亏了200多万。不死心的徐东又买进十几万只幼苗准备再试一年,哪知这年甲鱼价格像坐了滑梯,从前一年的五六十元一斤一路垮到20元一斤,几十万元的投资又打了水漂。还不认命的徐东在第三年又进了一批幼苗,指望这年价格能回升起来,但事与愿违,不但价没涨起来,还下跌到十几元一斤。眼见大势已去的徐东终于“缴械”认输,拿着仅剩的几十万元退出了甲鱼市场。“这次失败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投机心切,上了市场的当。指望在一个完全不了解的行业发财,完全是自欺欺人。”
冷清地段开酒店一举成功
徐东平日里喜欢和朋友们聚一聚,大家聚在一起少不了吃个饭。一天席间,他脑子里突然冒出个想法:“如开个酒店就好了,既可以接待亲朋,又可以管自己吃饭。”找了一圈,徐东看中丁字桥一间2000平米的闲置门面。他把朋友们找来一看,十个有九个摇头,说地段不好。因为丁字桥一带从来就不是餐饮兴旺之地,而且当时正在道路改造,人车难行。但徐东认为这里确实非生意旺地,但大量新楼盘会带来生意。接受咨询的专家说:你的估计基本可行,但至少要两年才能赢利回本,所以必须有充足资金做后盾。“我相信我会守到幸福降临这一天,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这么强。”2000年2月,丁字桥道路改造完工。5月,徐东的“武汉人家”开张,开张生意就爆满。因为丁字桥一带当年只他一家成规模的酒店,而入住的居民要比他们预计的早,入住的多。在别无分号的情况下,他们生意红火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店开成功了,但徐东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我知道这种成功有天时、地利的原因,但这种运气不会一直保佑我生意兴隆。一旦别的餐馆进来,我的优势就不明显了。”徐东知道自己做菜是外行,所以厨房的事,他只管尝菜,大家说好吃就上,不好吃就下,其他的全听大厨的。前堂服务这块,委托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他只考察几项经营指标。但原料采购则由他自己控制,“因为十家做垮的店,有八家是菜先做丢了。”而菜做不好无非就是原料以次充好,厨房用人不当或换人太频造成。所以他牢牢掌管采购部门,要求原料、配料每次进出货必须先进电脑,一道菜要用什么原料,多少原料全由师博事先算好。每月底,他核查厨房做的菜与用的原料,既不能少,更不能多。这样就能控制每道菜的出品质量,“你信不信,我们酒店每月猪肉用量误差不会超过五斤。”事实证明了徐东的努力没有白费,酒店经营状况一直很好,第二年就在咸宁开了分店,去年又在丁字桥开了另一家分店,而老店今年抓紧改造,希望做成丁字桥一带最有名的酒店。到今年,武汉人家已在省内开出四家连锁店。最近,徐东正忙着把他的采购中心升级换代成数字化管理中心,还要成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也就是把原配料使用情况精确到最小单位。”徐东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讲述了这种数字化管理。“目前我只开直营店,合适的时候会在快餐这块先搞加盟制。”徐东将自己的未来,锁定在了餐饮方向。[他评徐东]武汉人家酒店经理杨志高:徐总是个很会利用资源的人,做到了各尽其用。懂服务的人,让他专心搞服务经营,会采购的放权让他负责。徐总不懂的事,肯定不会瞎参谋。他的老板当得很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