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0多名大四学生及刚入职不久的年轻人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参加了“生涯规划工作坊”。这场在临近毕业时举办的工作坊,为正处在职业追寻关键期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些规划未来版图的思路。
职业前景如同“大街小巷”变幻无穷
“大家按每队6人排成横列,拉起手。 ”在主持人的示意下,参与者开始了“热身”。
既定队形排好后,大家发现有两人被挤到队列之外。于是,这两人成了当晚的主角,扮演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其余人员前后左右对称排列,彼此之间保持与手臂同宽的距离。主持人喊“大街”,大家就横列拉起手;喊“小巷”,大家就向左转身纵列拉起手。猫和老鼠在不断变换的矩阵中追逐,不能越过手臂设置的障碍,最终以猫抓到老鼠为游戏结束。
随着主持人口令速度的逐渐加快,老鼠和猫的追逐也越来越激烈。终于,在大街和小巷变换的一个瞬间,老鼠躲闪不及,被猫抓住。
大家松了一口气,大笑之时,主持人解读了游戏的含义:“这个游戏也可以说是人追逐职业的过程,Catch me ifyoucan(如果你能,就抓住我),但这种追逐有时候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外部环境如同‘大街小巷’一样变幻无穷,很多因素难以预料。所以我们对职业的追求不仅靠努力,还要靠机遇和比较远的前瞻性。”
可不可以给你的人生设置一个目的地
大家被分为三个小组讨论自己的“十一”旅行计划。
有人要跟团去马尔代夫,有人要结伴自助出游,有人要去亲戚同学所在地顺便访友,还有人要到曾经去过的一个小镇故地重游……大家兴致勃勃地陈述自己的计划路线、所带物品、与谁同行等细节。
主持人在讨论告一段落时总结,其实旅游计划和生涯规划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有目的地、实现途径、前期规划等一系列准备的过程。不同的是,旅游是一个具体的短期计划,而职业规划则是人生的一个长期计划。
“那么,可不可以如同旅游一样给你的职业生涯设置一个目的地,做一个职业规划?”
支持人提出,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发现不喜欢自己的职业。因为刚找工作时可能比较现实:只要收入不错就行,只要在大城市就行,只要找到工作就行。可时间久了会慢慢发现,这根本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果要转变,前期的积累都要丢掉,如果不转变,又感觉很痛苦。
“这就是一个‘结’,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很可能就如同一片没有方向的水,随波逐流,最后自己都不知道未来要流到哪儿。”主持人建议,尽管我们不能计划细致到哪年要达到什么标准,但有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很有必要。至少应该考虑,我的择业标准是什么?除了现实目标,还有没有其他的目标?当归属感、认同感缺乏时,我的人生道路在哪里?
在兴趣岛的指引下探索自己的职业道路
“仔细浏览六个岛屿的特色,看看你最希望去哪座岛屿。”
看着自己手上的小资料,很多人开始犹豫迟疑,这可是各具特色的六座岛:A岛美丽浪漫,充满艺术气息,很多文艺界的朋友来寻找灵感;I岛空灵幽静,居民追求真知,喜欢和来自各地的哲学家、科学家、心理学家交谈;C岛具有现代气息,居民冷静有秩序,善于组织规划;R岛自然原始,一派田园风格,居民以手工制作见长;S岛温暖友善,居民互助合作,重视教育;E岛显赫富庶,经济高度发达,衣香鬓影,夜夜笙歌。
5分钟后,依据最喜欢的岛屿,大家组成“兴趣门派”,然后陈述各自的理由:
“我喜欢A岛,这里感观内容丰富,轻松愉悦,又有强烈的艺术氛围。”
“S岛所描绘的气氛与我期望的比较一致,包容而接纳。”
“R岛与现在的生活差距最大,动手机会比较多,有一种探险的意味。”
“E岛虽然现实,目的性较强,但这里有先进的业态,我可以作为观察者、体验者在这里生存。”
虽然有的门派强大,有的门派弱小,但是,争论起来可是各不相让。大家都会在别人陈述的时候“抛去板砖”,在自己陈述的时候“得意非凡”。
当然,也有的成员小声提出:“似乎没有能完全满足我需求的岛屿。”
主持人听后笑着揭晓谜底:“大家进行的是霍兰德的职业兴趣岛屿测验,R岛的职业兴趣类型是实用型,I岛是研究型;A岛是艺术型,S岛是社会型,E岛是企业型,C岛是事务型。当然,有些人会认为没有哪个岛能满足他,有人会认为这个岛能满足他大部分需求。”
主持人说,在寻找职业的过程中,不要忽略其他角色。刚跨入某个行业时,很可能没有特别完美的角色,可生命是有宽度的,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角色。有些人觉得自己不可能成为艺术家就放弃A岛,我很赞成刚才一位成员说的,“A岛可以成为我的背景,在这里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愉快的。”的确,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开心去做,就很容易有成就感,把握了擅长的领域,就很容易扩散到你感兴趣的领域。
最后,主持人发给每个人一张表格,列举了这六个岛屿代表的六种生涯兴趣类型、喜欢的活动及职业推荐。在大家低头思索时,她总结道:“做完这个测验,无论你对未来更清晰也好,更困惑也好,都是一个探索的开始。”
放开眼界我们的求职视野有多宽
“把你们知道的求职方法说出来,以接力的形式每组说一个,然后循环。”主持人拿起粉笔开始在黑板上列举。
大家开始叫:“熟人介绍!”“找老板自荐!”“网上简历!”“参加招聘会!”“实习!”“扫楼群发简历!”“看报纸招聘启事!”“参加电视招聘节目!”“中介代理公司!”“专业会议上寻找机会!”“考公务员!”“自己创业!”……
不一会儿,几十种求职方式被列了出来。在某些方式被提出来时引起大家质疑:“我要是老板,首先拒绝扫楼群发的,没有目标嘛!”“电视招聘太不现实,只适合极少部分人!”“中介公司,不怕被骗呀!”……
最终,“扫楼群发简历”、“中介代理公司”、“报纸招聘启事”等被认为是最无效的求职方式,而“熟人、业内人士介绍”、“学校推荐”、“专业会议”、“实习”、“学校、公司招聘会”成为普遍认可的成功率最高的几种方式。
“如果一个人想做老师,那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又一个问题被提了出来。
“学校!”“培训机构!”“私人教练!”“研究所!”“社团!”“教育顾问!”“协会!基金会!”“拓展人员!”“家教!”“驯兽员!”……
一位女生说:“对职业,我们了解得还不够,以为学法律主要就是做律师,学外语主要就是做翻译,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究竟有哪些适合的职业。其实,大环境中的微小之物可能才是自己需要的,只是平时自己的眼界没有看到。”
“的确,想做老师都有这么多实现途径,其他职业也一样。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目标和方法,提高求职效率。”
主持人最后强调,我们不仅要了解外部世界,也要充分了解自我,兴趣类型测试只是很小一部分,平时也可以做一些自我探索,比如网上测试、找职业规划师咨询、和业内人士聊天等。“职业规划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改变计划还是改变自己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