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孩子们打地铺的宿舍里,支教团队长陈苏正在给他们讲《平凡的世界》。李贵才 摄
“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
这句话是国际著名志愿者德兰修女说的。
从踏上黄土高原那一刻的冲动,到今天挥挥手即将离去的不舍,一年的支教生活就要成为人生的一段光阴,永远埋在了记忆深处的时候,陈苏和哈工大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才真正体验了这一名话的含义。
走近他们,采访支教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个人讲起的故事,都是在对”爱和责任”的诠释……
梦想照进现实
从2003年,哈工大已经派出三批研究生支教团前往山西浮山县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目前仍有10名支教队员在浮山县的4所中学任教。
去西部支教,是哈工大每位研究生的梦想。
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系的胡君说:“我想能够在老去的时候,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为自己成为过人民教师而自豪,能够不为自己的青春平淡无奇而后悔。至少在这一年的时间,我将一腔热血都奉献到了祖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潮流中去了!
我想我创造的青春就是永恒的青春。”
就是凭着这份激情,经过了初审、笔试、面试严格的筛选,在300多名应征者中,胡君和他的九名队员脱颖而出成为了哈工大第三届支教团的一个分子。
在成为志愿者前,一份年薪至少10万的工作等着他。为了心中的梦想,来自江南小山村的他毅然放弃了。
“为什么要放弃学业,甚至放弃爱情到那么艰苦的山沟里遭罪,难道你就那么高尚?”作为我国实施扶贫接力计划以来的第一个参加支教的博士生,队长陈苏的行为让身边所有的同学都不理解,包括他的女朋友。
在选拔面试的时候,面对这个提问,陈苏对考官说:“参加这个活动是我的责任。”
记者日前来到浮山县寨圪塔乡中学时,只见他朴实得像一名乡村教师,衬衣领子皱皱巴巴,皮鞋上也沾满了黄土。他对记者说:“社会是大舞台,实践是大课堂,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紧紧结合在一起,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自我。”
有梦不怕路远
2005年8月21日,支教团10名成员一路颠簸抵达山西省南部的浮山县,这是一个享受西部政策的贫困县。县里考虑乡下条件差,决定把10人都分在城里的学校。
“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吃苦准备,就让我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吧,那里的孩子可能更需要我们!”队长陈苏与年龄最小的李开聪主动要求到距县城较远的寨圪塔乡中学,于航和姜雯雯两位女同学被安排到北王乡中学。这里最缺的是英语教师,他们既教英语又代其它的课。
于航是哈尔滨长大的孩子,从小没坐过火车,没离开过家。第一次远离父母就住进了窑洞。没有自来水,刷牙洗脸都得自己去提水;厕所还是室外的,到了夜间一个人又不敢去;到了晚上,大风刮得窗户呼呼地响,吓得不敢关灯睡觉……
对于于航和姜雯雯来说,在乡下最难忍受的是无法洗澡。她们只能在周末才去城里,但一到冬天大雪封山就出不去了。最长的一次,她们曾经一个月时间没有洗澡。
黄土高原夏天干燥闷热,冬天则寒冷入骨。乡下的中学也没有暖气,室内外温度都差不多,晚上睡觉时穿上羽绒服还觉得冷呢!
物质上的艰苦,并没有难倒前来奉献的支教队员们,倒是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太差而让他们颇费脑筋。陈苏与李开聪到寨圪塔乡报到时,学校教师还没有全部到位,他们就一个人把一个班,什么都教,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美术、体育、音乐,校长送他们一个雅号:“全能”。
“可是山区的孩子们基础知识实在太差了,有的学生到了初三还不会小数加减法,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陈苏说,没办法只好从头补,尤其是英语,要从26个字母开始教起。
浮山二中是全县最好的初中,连续3年都有支教队员来到这里,校长梁生强的评价是“一年比一年好”。
胡君与王璟琦接过了接力棒。针对山区县孩子听力和口语差的特点,他们通过多媒体上语音课,首次尝试全英语教学。他们还为每一名学生也都起了好听的英文名字,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英语对话和交流,课外还组织“魅力英语”系列活动比赛,播放了《人猿泰山》等英文原声电影。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起来了,他们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伦敦腔”,什么是美式英语。
最多一天,胡君创下连续上9节课的纪录。由于长期劳累,胡君病倒了,但他没有离开讲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刚结束不久的期中考试中,胡君带的3个班取得了重点班第一、普通班第一和第三的骄人成绩,他也应邀在浮山二中第二届教学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主旨发言,他的“六点经验”后被印成文件下发给全校老师学习。
更值得高兴地是,在今年5月22日,胡君在浮山二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山里的孩子很苦。每天早晨5点半就起床,早餐前要上一节早自习和一堂课。除了午休,自习和课时一直要延续到晚上9点30分。
即使这样,像寨圪塔乡中学这样普通的农村中学,每年能考入高中的也不过5人!即使连全县最好的初中,也有40%%的学生不能升入高中!
现实是残酷的,有一些同学因此看不到希望而放弃了学习。
2006年元月1日,天空中飘着雪花,就在寨圪塔乡中学的操场上,陈苏为全校师生及乡干部发表了一次演讲。他谈到:“当我看到同学们住在民工宿舍一样房子里,吃的还不如城里的民工的伙食时,我的心在流泪,为你们生活在艰苦的条件下而心痛!但是当我看到你们中部分同学,上课不听讲,不写作业,甚至将老师赶出教室,下课胡闹,抽烟,打架,谈恋爱,甚至勒索、盗窃他人财物时,我的心都碎了,为你们不知道珍惜现在大好的青春时光而更加痛心!”
他讲到知识就是力量,讲到尊重知识和学习知识的科学方法,讲到动情处热泪盈眶。他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们是来学习知识的啊!拿出勇气,拿出信心,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事实已经证明,只要努力,你们并不比城里的娃差,而且还能超过他们!”
在场的寨圪塔乡几位老干部落泪了。他们说,落后山区要想脱贫,首先要精神上脱贫,陈苏的话发人警醒。
陈苏与李开聪认为,我们来这里支教,不仅仅是教知识,还要教孩子们树立理想,坚定信念,追求思想!
由此,支教团在浮山县各中学中开展了“我的成长路”巡回报告演讲,支教队员切身的成长经历给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到目前为止,报告团还差3所中学就走遍了全县。所到之外,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浮山二中的梁校长认为,这比任何形式的励志教育都有效。
放飞梦想收获希望
“我热爱这里的生活,每天都有很多的故事发生,让你对于眼前的风物应接不暇。天是蔚蓝色的,地是枯黄色的,孩子的眸子是亮黑色的,我的青春是绚丽多彩的!”这是胡君的一篇支教日记。
大雪封山,胡君与任俊霞到郭万凤家家访。他们先是乘车来到一个英雄疙瘩村的地方,然后顺着一条小路,徒步一个多小时到达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山谷。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啊!郭万凤在一岁半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她从小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如今已70岁的爷爷还得天天到山底取水。
即使这样,郭万凤一直非常坚强,每次考试都在班级的前几名。胡君与任俊霞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当场决定资助这个孩子。他们还发动同学、朋友为贫困山区捐款,目前支教团已救助了10多名学生。
他们在献出爱的同时,也在收获着爱。
每天早晨,无论多早,队员任俊霞、姜晓叶、肖嫒只要打开宿舍门时,就会惊喜地发现一只千纸鹤挂在门上,上面总会有一句祝福的话。
“虽然不知这么早来送千纸鹤的人是谁,但是每天,我们都处在这种感动当中!”
一只只千纸鹤,挂满3个女孩子的床头。
更令任俊霞难忘的是生日那天,一迈进教室,只听“嘭”一声,如雨的彩带落在了她的身上,学生们用啤酒充当香槟喷向天空。
这样的感动无时不在。胡君在作报告时认识了一个初三的女孩,一次,羞涩的女孩在寒风中等待了两个多小时才鼓足勇气走进胡君的宿舍,进来将平安果子递给他。胡君一时感动得语塞,小女孩说是上届队员程磊的学生,很想念程老师。
胡君说起当时的感受:“常常沉浸在巨大的痛苦和幸福之中!也许有一天我什么都失去了,我想在祖国的西部,我还拥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
在去年放寒假时,胡君在日记中写到“为了避免孩子的送别,我天不亮就离开了学校。还是在路上遇到不少比我更早的学生,他们趴在自行车上,久久不动,目送着我的远去。我心中也隐隐有些伤感。暂别了,我可爱的孩子们!等我。”
(黑龙江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