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古丝绸之路”在沉寂了上千年之后,再度热闹了起来:“碗礁一号”沉船被发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盗捞者”掀起了一股疯狂盗捞海底瓷器的黑色狂潮,而全球文物市场也已开始了一场“海捞瓷”买卖热。
疯狂的“海捞瓷”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 崔晓林/福建、北京报道
湄洲湾的“盗宝奇兵”
6月,暴风雨肆虐福建大地。而比暴风雨更猛烈的,是疯狂盗捞海底瓷器的黑色狂潮。
2006年入夏以来,随着温度上升,海水转暖,沉寂一时的盗捞“海捞瓷”现象也开始急剧升温;不法分子的集团化和专业化,令执法部门极度震惊,沉寂千年的海底沉船,正在遭受粗暴洗劫。
去年夏天清代古沉船“碗礁一号”的被发现和部分古瓷的出水,不仅震惊了文物、考古界,同时,也吸引了非法打捞海底古瓷器者的目光,并极大地刺激了文物市场的神经。目前,“海捞瓷”已成为古董玩家关注的热点。
5月,北京某拍卖公司举办的“海捞瓷”专场拍卖会上,同属于“海捞瓷”的一把元末明初青花龙纹大提梁壶和一只明洪武釉里红莲口鱼藻大盘,分别以671万元、792万元人民币拍出。
6月中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赴福建省的莆田、青屿、湄洲等海域,对疯狂盗捞海底瓷器现象进行现场调查。
“盗宝奇兵”卷土重来
海底宝藏吸引贼人眼球,海警加强巡逻,福建海域上演打击盗捞“警匪片”。
“再有20分钟,我们就能到达海底沉船的位置啦!”迎着猛烈的海风,海警战士扯开嗓子高喊着,声音在隆隆的马达声中若隐若现。
6月14日上午10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登上福建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的巡逻艇,沿湄洲湾海域,向海洋纵深疾驰。
穿上救生衣,戴上防风镜,记者站在急速飞驰的快艇甲板上,迎风远望。
阴翳的天空下,蓝灰色的湄洲湾广袤而深远。海面上,一个小黑点进入记者的视线,并开始渐渐“变大”,海警战士说,那就是备受非法打捞分子青睐的“黄金海岸”—小日岛。
小日岛是南日镇的一个行政村,南日镇(南日群岛)隶属于莆田市,由111个岛礁组成,而小日岛则是众多岛礁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岛。由于附近海域发现了大量海底古瓷器,名不见经传的小日岛,一夜之间名声大震。
靠近小日岛,快艇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缓缓停在了海面上。“沉船就在这附近。”随同前来的福建海警二支队宣传干部陈志福告诉记者。陈曾多次参与打击非法打捞行动,对这里的环境相当熟悉。
小日岛的北麓荒无人烟,目光所及的海面上,没有船只往来,甚至,往日随处可见的海鸥,此时也没有了踪影。
距小日岛数海里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岛,海警战士告诉记者,那是D岛,小日岛与D岛和某方向的E岛、S岛等岛屿共同形成一个狭长的海上通道,据说这就是所谓的海上“古丝绸之路”。
“就是在这一带,我们曾缴获非法打捞船只近百艘,海底瓷器2200多件。”福建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二大队艇长连跃刚告诉记者,“别看现在很安静,当时的场面,乱着呢!”
据莆田边防支队南日边防派出所干警介绍,5月下旬,有线索称在小日岛海域有人非法打捞海底瓷器,公安干警迅速赶赴事发现场。发现干警赶来,不法分子带着盗捞上来的瓷器,跳上快艇落荒而逃,现场遗留下四艘大马力机船,机船上散落一些古瓷碎片和打捞设备。
“夺宝贼兵”卷土重来的信息马上引起福建海警二支队领导的高度注意,经过严密布控,6月11日,两艘仓皇砍断锚绳,试图向岛礁区逃窜的非法打捞船只,没有逃脱海警巡逻艇的追击,12名非法打捞人员和70多件刚出水的古瓷器在小日岛附近海域被现场抓获。
审讯中,负责潜水打捞工作的违法嫌疑人刘某交代,有一条大约40吨的古代木质船沉在海底,大量盘子、碗、碟等瓷器散落在其周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