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行动
阿三:信任就是一种温暖
今天是第19个国际禁毒日,我们的眼光再一次投向两年来本报一直关注的优秀禁毒社工魏静和戒毒对象“阿三”......
报道提示:
今天是国际禁毒日,我们的眼光再一次投向两年来本报曾经多次关注的优秀禁毒社工魏静和戒毒对象“阿三”。这一年来很多人开始怀疑阿三又吸上了。面对记者,阿三坚定的表示:我没有。对此,魏静是信任阿三的。
昨天中午,他俩做客本报禁毒热线,讲述自己这一年来的感受,同时也解答了众多吸毒人员家属有关如何戒毒、防止复吸的问题。
本报记者顾金华 实习生 黄晓艳
【苦恼】舆论压力让他透不过气
和一年前的阿三相比,他的气色好了很多,他努力找工作,细心照看儿子,“可以做的事情越多,毒品也就离我越远,这让我很开心。”但是就在阿三不再饱受毒品折磨的时候,生活却给了阿三无形的压力,种种说法让他感到委屈的同时,也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很多人在背后指指戳戳说我复吸了,说吸毒的人不复吸不可能,儿子生病我去借钱,他们怀疑我是拿钱去买毒品。”说到这,阿三显得很急躁,他一把拉开袖管,把胳膊伸到了记者的面前,“前两天蚊子咬了几个包,被我抓破了,他们就说肯定是针眼,眼神里都是怪异,我就急了。”
阿三觉得魏静是最了解他性格的人,“她知道我更需要的是鼓励,只要我喜欢做的事情,她会想尽办法去帮我,这种信任让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很平等。”阿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是不时向魏静望望,像个征求大人意见的孩子。
阿三的愿望
希望给儿子一个好的环境
阿三的儿子园园已经六岁了,正是个充满好奇的年龄。他缠着摄影记者,怯怯想去抚摸照相机。阿三说,可爱的园园是他最大的希望,以前脾气不好,常常动手打园园,现在再也不打孩子了,父子情深,园园每天要阿三哄着才肯睡觉。
去年园园得了喉息肉要动手术,因为缺钱阿三急得寝食难安。“急得没办法了,我就去社工站去吵,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对不起魏老师。”后来缠着魏静东拼西凑,终于给园园凑出了5000元出院费。
在阿三看来,他之前的打架、伤人以及吸毒,都是和他的生活环境有关。
“儿子和我一样,从小缺乏母爱。我不希望他和我一样,从小被别人看不起。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往正路上走,我也尽量引导他往正路上走。”阿三现在所住的房子马上就要动迁,阿三希望搬到一个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这样大家都不知道他们的过去。
阿三闲着没事的时候就看书,虽然学历不高,但他什么书都看,武侠、,心理学、,哲学方面都有涉猎。最近正在看《培根论人生》,谈到心理学和育儿理念以及园园的未来,阿三显得很兴奋。他最近最佩服的人就是洪战辉,“他的生活环境比我差不多了,他还能坚强地背着妹妹走下去,他行,我也一定可以。”
对话魏静
我为阿三见义勇为而高兴
问:看到阿三的例行尿检呈阳性时,你当时的感觉是什么?
魏:当时有种说不上来的失望,简直是恨死了,觉得三年来我为阿三所牺牲的有点不值。而阿三看到这个结果也傻了眼,他立即想到可能是常年服用安定片,影响了检查的结果。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一把拉着我要去803再做严格检查,阿三的坚定让我稍稍宽了一点心。因为像阿三这样的服务对象,他迫切需要的是人们和社会对他的信任,他们需要我们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就像孩子一样鼓励他,能够让他做得更好。阿三说没有吸毒,我就宁愿相信他。
问:那阿三有没有什么让你欣慰的事情呢?
魏:今年2月份,派出所的民警突然找到我,说有高兴的事情,原来阿三做好事了。2月21日晚上,阿三正好途经丽园路时,一男子趁店主转身拿箱子之际,偷窃店内塑料桶里170元现金逃跑,受害者发觉后即追赶出去,阿三见状,主动参与抓获,最终将男子抓获,后将该人移交给闻讯赶来的民警。过了几天,阿三还主动举报了四名吸毒人员,最终他们都进了强制戒毒所。听民警说的时候,我的心里突然有了一种骄傲感,就比女儿拿了优秀毕业证书还要开心。
问:你平时如何处理和像阿三这样的服务对象?
魏:给他们关怀,却不能让他们依赖。阿三没有钱住院,我就给他买药,一次一次地买药。但是我也很矛盾,如果一直这样,阿三会对我太依赖,这不是我的初衷,我希望阿三能独立起来。帮教,就是要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能够独立起来。我一直希望,他们都能够完全摆脱毒品留下的阴影,成为健康、正常的社会人。
热线接听
在两个小时的禁毒热线接听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电话都是吸毒人员的家长打过来的。魏老师耐心的接听电话,对每一个电话都做详细的纪录,希望能够帮助这些家长重新找回自己的孩子,拯救曾经和美的家庭。
个案1 “我住在浦东新区,我儿子注射海洛因已经三四年了,6月23号他第二次强制戒毒出来了,我们应改怎么做才能防止他再复吸?”
魏静:你们现在需要防止孩子复吸,可以去找一下浦东新区的社工站,让你的孩子成为社工的结对服务对象。我们的社工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可以在心理上给你的孩子一些指导,如果你还有困难的话,我建议你去求助自强戒毒热线。如果你遇到什么难题需要找我的,你也可以通过自强戒毒热线找到我。
(整个通话过程中,这个母亲泣不成声。)
个案2
“我儿子27岁,吸毒已经5、6年了,前两年发现他吸毒的,每次都是自愿戒毒,但是只要一出门或者找了工作,就会复吸,反反复复,很多次了,我们实在是没办法。我们怕注册会影响孩子的前途,而且如果我报案让孩子去强制戒毒的话会影响我们的母子感情。到底怎么样才能让这孩子彻底摆脱毒品?”
魏静:作为一个母亲,你可以有两条路选择,第一条路就是在给你孩子一个机会,送他去自愿戒毒医院,半个月封闭式戒毒,然后通过社工,再给孩子一些帮助,防止复吸。另外一条路就是去找民警,让你儿子抓去强制戒毒,但不要让孩子知道民警说是你报的案。
强制戒毒结束以后,社工还会跟踪帮教服务,社工都和职介所有联系,对孩子的前途也有帮助。这样经过戒毒和帮教大部分吸毒人员都可以保证三年不复吸。
相关新闻
市民信箱网上调查显示市民对吸毒者同情大于鄙视
本报讯 (记者胥柳曼
实习生刘中龙)市民信箱网上调查平台(www.smmail.cn)与上海市禁毒教育馆合作,对9400多位市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对待吸毒者市民看法较为复杂,四成“同情”,三成“鄙视”。
根据调查显示,98%以上的市民表示坚决不碰毒品。然而,也有0.78%的市民对毒品存有好奇心,这表明部分市民对毒品危害的认知还存在不足。
在对吸毒者的看法方面,市民的心态比较复杂。有32%的市民明确表示鄙视态度,甚至有13%的市民表示自己“害怕”吸毒者。
然而,37%的市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吸毒者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非常可怜,他们想摆脱但又难以克服生理、心理的依赖性。”方先生在市民信箱BBS论坛上呼吁,全社会应该关心他们,请社工或志愿者帮助他们。“不要歧视他们。要拉一把,而不是推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