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四大医院呼吁增加财政投入
本报记者章正义发自深圳
随着医改方向的调整,医疗卫生行业面临从市场向公益回归的阵痛。《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从深圳获悉,由于医院正面临医疗收费物价标准滞后、社保基金偿付标准不一及政府财政投入比例偏低等问题,深圳几大医院一直呼吁政府增加财政拨款支持,以缓解医院面临的经济重负。
在22日举行的首场座谈会上,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一位分管财务的副院长透露,到今年5月底,该院在门诊量和住院人数上升的同时,业务收入却同期减少了1000多万元,同比下降了8.82%。
而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1至5月份诊断人数83万增长15%的情况下,业务收入也同期下降了6.44%;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此间的业务收入也同期下降了2%左右。
深圳市卫生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医院主要收入来自财政补助、药品经营收入和收费三个部分,但目前三个渠道的补偿都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财政投入所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在逐年下降;药品经营收入返回医院的并不多;同时,由于目前执行的还是10多年前的物价标准,大部分项目收费都低于成本。
“政府应加大对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不仅表现在大型基建上,同时也应增加包括设备更新、人才培训和新技术、人才引进的资金投入。”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上述负责人表示,去年医院获得的3600万元财政补贴仅占医院总支出的9%左右,仅够全院职工一个半月的工资。因此医院不得不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创收,这导致了医院的公益性逐渐淡化,这也是“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