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中国人民就具有比海阔、比天宽的胸怀。60年光阴荏苒,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可歌可泣的大善举,那就是1946年的日本侨民大遣返。
日本战败后,100多万日本侨民沦落中国东北,无家可归,也无路可归。是中国人民仁慈为怀,体念日本人民的不幸,不记前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将105万日侨送上归国之路,给他们重享天伦的机会。其规模之大、人员之多、时间之长,实属史所罕见、世所罕见。而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在战争中带给中国人民的灾难还历历在目。
其实,就是在战争中,中国人民对于日本的普通人也是有着宽宏博大胸怀的。
1940年,日本女孩美穗子被八路军战士冒着危险从炮火中抢救出来。当时她的父母已先后身亡。正是按照聂荣臻的指示,八路军战士将美穗子送到了指挥部收养。当时,前线战斗非常激烈,为了孩子的安全以及考虑到孩子成长需要亲人的照顾,又是聂荣臻决定把美穗子送回日本。这就是聂荣臻元帅与日本遗孤的故事。
这一切都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人道主义精神,也是中国人民宽宏大度的优秀品德使然!这一点,就连日本人编写的“满洲国史”也承认,战争结束后并没有发生“对日本人进行民族报复的事情,倒是各地的中国人同情日本人的悲惨处境,救济危难,庇护安全,或者主动给以生活上帮助的事例层出不穷”。
对中日两国的交流史,周恩来说:“从中日关系的历史来看,我们2000多年来是和平共处的。”的确,大多数时候,我们两国互相学习,和平相处。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有如原正市、远山正瑛那样帮助中国建设的日本专家。
但是,就是60多年前那场战争,给两国人民、特别是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伤害。将心比心,不难明白中国人民对那段历史的记忆为何如此深刻。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许多日本人其实都明白:东史郎这样的日本老兵明白,田中角荣、大平正芳这样的日本首相也明白,当年那百万视遣返为再生的日侨当然就更明白。所以,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幡然醒悟,后来毕其一生成为中日友好的使者: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奔走呼号,在中日关系陷入低谷时摆出史实。
今天,我们纪念“日侨大遣返”,就是要让世人不要忘记那段历史,要对历史、对未来负责任。回首历史,我们知道中日友好能有今天实属不易;抚思今天,我们更应该为两国未来仔细考量。据日本外务省今年的调查,近八成受访者希望改善日中关系。中日都是亚洲和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对亚洲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史为鉴,珍惜和平,热爱生命,相互理解,共同繁荣,这应该成为两国人民的共识。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