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俗话说“一白遮三丑”,从古至今,爱漂亮的美眉谁不希望自己有一副白皙的水润肌肤呢?可是,炎热的酷暑日益逼近,虽然防晒霜的出现给大家带来了一丝曙光,可是说明书上防晒指数不是标着SPF多少就是PFA多少,到底是些什么意思,究竟这些指数是高好还是低好呢?国际上关于SPF和PFA有不同定义
阳光中的紫外线根据其波长,可分为短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其英文简称,就分别是UVC、UVB、UVA。短波紫外线由于能量高,在通过大气层时全部被电离吸收,不能到达地面,所以,真正引起皮肤色素沉着和造成皮肤皱纹的,是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光线对皮肤的作用特点是波长越长穿透的深度越深,因此中波紫外线可以穿透皮肤的角质层和表皮,皮肤的晒伤和色素沉着主要由UVB导致。长波紫外线能量较低以往不受重视,但是由于其波长较长、穿透能力较强,可以到达皮肤的深层引起真皮胶原纤维变性,导致皮肤松弛和皱纹的形成,是促使皮肤老化的主要原因。
通常防晒化妆品上标注的SPF值,是指涂抹防晒化妆品和未涂抹防晒化妆品所产生的最小红斑量之比,通俗的理解就是,如果某个防晒化妆品的SPF是15,那么涂抹该化妆品的皮肤,可以比未涂抹部位多耐受15倍的紫外线照射,而不发生红斑。但是,SPF仅仅是指防晒化妆品对中波紫外线的防护能力,而和长波紫外线无关。长波紫外线的防护能力,通常以防护系数PFA表示。
SPF值的标准,各国均有不同
美国FDA规定的SPF最大比值为30,日本最大的SPF值在200以上,而我国尚无上限标准,一般来说SPF在2~4为弱防晒剂、4~8为中等防晒剂、8~12为强防晒剂、12~20为最强防晒剂、大于20为超强防晒剂。而FPA的测定和评价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日本以PA+表示、欧洲以UVA后加号表示。
选择防晒化妆品的常见误区
防晒化妆品的功能,不外乎预防日光和雪反射光引起的晒伤、色素沉着、皮肤老化,用SPF和FPA来表示防护效果,能给消费者选购防晒化妆品带来很大方便,但由此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理解上的误区:
1.一些“SPF值越高,防护UVB的效果越好”的概念,使得厂商和消费者片面追求高SPF产品,有些日本产品的SPF值甚至在200以上。但是,过高的SPF则意味着,在该产品中大量的使用了紫外线吸收剂和散射剂,而过高含量的吸收剂和散射剂,会带来皮肤刺激、过敏等不安全性和使用上的不适感,因此许多国家,如美国产品,规定防晒化妆品的SPF的最高限为30,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产品最高为15。
2.误认为“SPF表示能防护阳光中所有的紫外线”。SPF只表明某个防晒产品对UVB的防护能力,但是,对于阳光中UVA的防护,近年来研究已明确,UVA是导致真皮胶原纤维破坏,引起皮肤衰老、产生皱纹的主要原因,而只有SPF指标的产品不能防护UVA,所以消费者应该尽量选择能同时防护UVA和UVB的产品。
3.防晒化妆品使用不当。国际上,在检测防晒化妆品的SPF和FPA值时,通常是要求每平方厘米涂抹2毫克的防晒化妆品。但消费者在日常使用时,往往防晒化妆品的涂抹量,只能达到每平方厘米0.5毫克左右,仅仅是检测时的四分之一,那么,相应的紫外线防护能力当然也达不到产品表明的防护数值。
皮肤科医生对选择和使用的建议
1.年轻女性选择防晒霜,应主要考虑其紫外线刺激而导致的色素沉着,所以防晒产品选择应以UVB防护为主。而中老年人,主要以避免皱纹产生和防止色素沉着为主,在注意UVB防护的基础上,应兼顾UVA防护。
2.使用方法要注意,涂抹要足够量,每日最好在出门前半小时内涂抹2次以上。
3.强紫外线下的活动,如海滨日光浴、游泳等,要选择含物理防晒剂高SPF的产品。
4.肤感细腻、轻盈的防晒化妆品往往含的是有机防晒剂,如偶氮苯类、肉桂酸酯等,它们可以吸收紫外线,将紫外线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散发掉。但这类有机防晒剂在进行若干次这样的光热转换后,最终会衰变失效,因此,如果持续在户外活动,一般应该3~4小时补擦一次,这样才能维持有效的防晒效果。 5.物理防晒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它们因为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其只能配制成油性的膏剂,所以使用后油腻、厚重、不舒爽,但是这种物理防晒剂防护能力很高,而且二氧化钛和氧化锌都是非常安全、无毒、无刺激的,尤其适合皮肤敏感的人群使用。
6.防晒化妆品的防晒指数,并非值越高越好,一般建议室内工作的职业女性、家庭妇女,应选择SPF10/PA+/PFA2~4的产品;室外工作职业、中午在室外活动者,应选择SPF20/PA++/PFA4~8的产品;经常在烈日下活动或海水浴者,应选用SPF30/PA+++/PFA>8的产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