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人员日前在被称为“兰城遗址”的武清区高村乡兰城村西侧发现一条西汉时期的宽阔古道。专家认为:“在两千多年前能有这么宽的路,实在不是件普通的事,用现在的标准来看,这就是当时的‘高速公路’了。 ”
考古人员根据土质积淀情况判断:这条古道的铺筑年代为西汉时期。在这条路的遗迹上还清晰地显示出三组车辙的痕迹,每组车辙宽1.2米,这正是古代木轮车车轴的宽度。专家由此推断:经过这条路的都是当时的大型车辆;车辙的印迹深入地表层下30厘米左右,说明当时车辆来往非常频繁——因此可以肯定这里曾是一个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繁华地区。
随着京津城际铁路和京津高速公路两项工程的开工建设,工程沿线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勘探工作也全面展开。“兰城遗址”的发现即是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次专项行动中取得的重要收获。目前考古人员在这里及周边地区的发掘中,发现了从战国时期到明清时代人类全部活动的遗迹,包括墓葬群、“灰坑”、“道路”、“沟”、“水井”等在内的所有遗迹都表明这里有过非常繁荣的时期。这些古遗址、古墓群的年代自战国至明清,具有延续时间长、遗迹遗物丰富、堆积厚、保存较好的特点。据介绍,在考古人员发掘的墓穴中,既有单人葬,也有男女合葬,还有三人合葬的方式,所有遗骨都保存得比较完整。考古人员在这些墓葬中还发现了非常罕见的独特葬俗:一种是在棺木中充满细沙的“填沙葬”,另一种就是腿部弯曲的“曲肢葬”。专家表示:“这种入葬的方式代表了怎样的葬俗文化,值得深入研究。”考古人员在已发掘、清理的六十余座南北朝、唐代、元代及明清时期墓葬中,出土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陪葬品,如南北朝时期的陶罐、唐代的白釉瓷罐和夹砂褐陶罐、“开元通宝”、漆器以及各种随葬的金银首饰等,许多发现填补了天津市考古空白。武清区高村乡兰城村作为一处等级较高的遗址,文物分布比较密集,此前一直为天津文物部门所关注。上世纪考古工作人员曾在这里出土了著名的鲜于璜墓碑,书法方正严谨,遒劲古朴,在汉隶中独树一帜。此碑目前在天津博物馆内展出。这次勘探中又发现了通向兰城村的古代大道,更证明兰城村在汉魏时期是该地区的一处中心聚落。(记者陈建强)来源:光明日报转自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