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同的人生机遇,每个大学毕业生的抉择各有不同。多年来,地处我国北疆的大庆石油学院,超过80%的毕业生到艰苦的基层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循着他们的足迹,探寻莘莘学子基层建功立业的动因,我们不仅发现了他们精神的可贵之处,更看到了不同凡响的成才之路。
井架,树在心中的灯塔
大庆石油学院团委书记张亚志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大学生的择业观出现了偏差。他们认为基层工作待遇差、条件苦,低人一等,因此想方设法到工资高、待遇好的外企或机关工作。
针对上述问题,大庆石油学院从新生一踏进校门开始,便对其进行铁人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学石油、爱石油,到基层就业成为学生们自然而然的选择。
这所学校在铁人纪念馆、1205钻井队等地建立了1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生入学后,就定期不定期地被带到各个基地,通过聆听铁人生前录音、观看铁人生前事迹、与工人师傅座谈等多种方式,接受铁人精神教育。
在“两课”教学中,教师们紧密结合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特别是针对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带来的困惑,有针对性地找准铁人精神与学生思想实际的“衔接点”,将理论性、思想性、趣味性、生动性融为一体,受到学生欢迎。
基层,磨炼意志的熔炉
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励志图强意识,仅靠理论教育和引导是不够的。大庆石油学院坚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让他们在石油生产一线实习,进行社会调查,接触石油、参与生产,逐步树立艰苦奋斗、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
今年32岁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第一油矿副矿长兼地质师陈峰,1996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测井专业。毕业之初到外围油田工作时,面对艰苦的环境也产生过畏难情绪。但油田职工艰苦创业的精神感染了他,使他思想上产生了变化。陈峰数九隆冬里喝凉水坚持在野外工作,连续个把月回不了家也是常事。正因如此,他从一名测井工成长为中层干部只用了4年半时间,并获得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杰出员工等多项荣誉。
很多与陈峰一样有着基层工作经历的毕业生告诉记者,以前对在大学接受的教育时常感到迷茫,走上工作岗位后才意识到那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做事的本领,现在更坚定了在艰苦岗位工作的信念,基层是磨炼大学生意志的熔炉。
油田,成就人生的舞台
建于1960年的大庆石油学院累计培养各类研究生、本专科生、各级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0万多人。这些人绝大多数从基层干起,其中一大批已成为石油科技和石油教育战线的骨干、专家,有300多名毕业生已成为局级以上领导干部。
1998年毕业时林久刚在大庆石油管理局一个钻井队任技术员。经过几年基层工作磨炼,他成功地运用专业知识处理了多个井漏、井塌、井涌等技术疑难问题,还参与了伊朗、也门、叙利亚、阿曼等地市场调研和投标工作,现在正负责美国项目的运作。
大庆石油学院还出台物质措施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该校通过设立铁人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塔里木石油奖学金等,吸引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基层、尤其是西北油田等艰苦地区就业。每年这几项奖学金的总金额达30万元;在各类评选、入党、学费减免等方面,学校为到基层就业的学生制定了倾斜政策:对于自愿到西北地区、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学校代其归还助学贷款;免费为其保管户口及档案;到基层工作两年后,如果报考本校研究生,学校优先录取。
近3年来,学校在这方面投入了170多万元资金,2000多名学生受到奖励,其中99%的学生在基层就业。
截至目前,大庆石油学院今年毕业的4900多名本科生中,已有近3000人与用人单位签约,其中90%以上将到基层工作。(新华社哈尔滨6月25日电)(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