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6月26日电 题:小渔村变大集团——共产党员张文成“下海”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陈光明、王炳坤
来到位于辽宁西部海滨的兴城市四家村,看到这里林立的厂房、整齐宽阔的马路、错落有致的别墅和居民楼,很多人都以为进入了城市。
这个有着“辽西第一村”美誉的村庄,30年前还是一个人多地少、吃不饱饭的小渔村,如今却拥有了固定资产近2亿、年工业产值2.8亿、上交利税2000万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提起小渔村的变化,村里人讲得最多的就是村党委书记张文成“下海”的故事。
现年59岁的共产党员张文成1975年被组织任命为村支书时,四家村还是当地有名的“烂蒜村”,人均年收入46元,全村欠外债13万元。由于人多地少、土地产出有限,百姓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花钱靠贷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张文成的带领下,全村人开始了“下海”致富的历程。
一开始,学过瓦匠的张文成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村民,带领一班人成立了兴城市第一家村级工程队,没有卷扬机、搅拌机等设备,工程队用瓦刀、铁锹等工具来代替;没有起重机,大伙就搭架子将楼板抬上去。工程队的牌子打出去后,村里又相继办起了冰棒厂、皮件厂、水泥构件厂等企业,到1986年,四家村村办企业总收入达到4600万元。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张文成意识到,企业要做大做强,要联合打造品牌效应。他带领全村把十几家企业组建成为四家村实业总公司,随后又改组为四家村企业集团总公司。接着,他引导集团开辟新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点,一连并购了3家国有、集体企业,先后与外商开展合资合作,产品远销海外。到2004年,集团已下辖13个子公司,涉及工程建筑、房地产开发、铜业加工、渔业养殖、印刷等近10个领域,产值超过2亿元。
近年来,四家村以企业利润作为投入,先后进行了村屯、小学改造,新建了公园、幼儿园等,投入超过1500万元。
从今年开始,张文成提出对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在他的主持下,党委、村委会依照企业法和公司法,将村办集体企业目前积累的资本作为原始股份分给村民。对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后,村民每年都能按股分红,村委会保留一部分股份用于发展生产及全村的公益事业。“在企业完成资本积累,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应当彻底理顺所有权关系,让更多村民成为企业的主人,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既能调动村民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又能让企业的发展真正惠及全体村民。”张文成说。
有人说,以张文成的聪明和魄力,要是自己“下海”,说不定早就成亿万富翁了。而张文成却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只有带领大家共同富,才活得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