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6月26日讯 今年以来,祁门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化环境为前提,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集群为目标,全速推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在近日公布的2005年全省县域经济考核排名表上,祁门以综合指数第26的位次进入了我省县域经济的上游,在2003年第39位的基础上跨进13位。 当前,该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5月,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总收入3.51亿元和497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0%和19.2%,第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5782万元和782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2.1%。
打基础:一马当先
“十五”期间,有一个词在祁门被频频提及,那就是“消除历史欠账”。它主要指的是:国企改革滞后,基础建设薄弱,民营经济弱小,财政源头细小。这些沉重的历史包袱不摆脱,祁门无法在竞争潮流中获胜。学习外地经验,结合具体县情,祁门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发展县域经济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并提出: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走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一主三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立起了醒目的风向标。2003年,县委本着“依靠发展解决矛盾,依靠实绩平息争论”的指导思想,坚持“一企一策,因企施改”的灵活方式,在祁门大地展开了一场疾风骤雨式的国企改革。三年内,全县完成企业改制104家,改制面达到98%。国企的改革理顺了经济发展机制,促进民营经济快速扩张。到2005年,该县民营经济占全县GDP的份额已经由原来的26%提升到61%以上。为搭建工业腾飞平台,该县划定了西起县城火车站、东至金字牌横路头、全长20公里的工业发展集中区。截至目前,该工业集中区内“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已经完成投资4400万元,入驻企业达到53家,投资总额达到4亿多元,实现利税4800多万元。
抓项目:三路并进
一场场洽谈,一条条协议,一阵阵鞭炮。有人说,今天的祁门大地犹如一个大舞台,项目是一部正在上演的重头戏。祁门县采取向上跑动争项目、全力招商引项目、撬动民资启项目三路并进的方法,拓宽项目领域,加速项目积累。“十五”以来,向上申报并获得项目616个,争取到位资金5.9亿元。今年,全县又获得上级批准并立项86个,争取项目和补助资金6970万元。在2003年后兴起的东向发展浪潮中,祁门把打造优势环境作为突破资金“筛网”效应的最重要环节来抓,为外商办理服务“绿卡”,建立软环境监测点,以诚信赢口碑,以服务促发展,招商引资连上新高。今年截至目前,全县新引进项目34个,到位资金3.27亿元,同比增长84.9%。同时,该县还利用居民储蓄资金丰厚的优势,积极实行“掏口袋”工程,鼓励民间资金进入生产领域。黄山电器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单双向硅芯片项目、凫绿公司投资1700万元的凫绿加工项目都是祁门民间资金挺进工业的鲜活实例。今年1-4月,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26户,实现现价工业产值17347万元,同比增长49%以上。共启动民资7012万元,新上民资项目33个,全县民营经济总户数达到8573户。
促产业:花开五朵
祁门县深知,要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产业集聚尤为重要。2005年后,该县根据自身形势,确立了林产品、绿色食品、电子电器、机电、陶瓷五大产业。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建立部门联系产业发展制度,在土地供应、信贷支持、财政贴息等方面优先考虑五大产业中的企业,加速产业集群的崛起。目前,这五大产业的总产值已经占据该县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作为电子电器产业中最重要一支的节能灯企业是典型的外来产业,在2003年底,第一家浙江临安节能灯企业落户祁门后,该县发现这类企业用工多、税收好、污染轻,于是利用浙江工业用地紧张、劳务成本高需要进行产业梯度转移契机,通过以商招商的方法,大规模引进节能灯企业。目前,临安和广东节能灯企业落户该县的达到7家。林产品加工是该县支柱产业,为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该县一方面淘汰效益差、利税低的小型加工厂,一方面大力鼓励以中纤板、细木工板、竹地板为主导产品的重点企业发展,目前,全县林产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全县林产工业实现总产值2.6亿元,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1.7%,提供税收1600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达到4500人以上。(陈昌奉、廖辉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