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生态森林有望对市民开放
本报记者陈琳报道 围绕长城而建的人造森林八达岭林场,已经正式通过世界最权威的森林认证机构———FSC森林经营认证工作组审核,成为了我国首个被认证的,也是离北京市民最近的一个生态森林。
40余种野生动物在此“安家”
昨天上午10点,城里的温度已经高达30℃左右,而在八达岭林场的丁香谷,记者凉得只想找件衣服穿上。到处都是绿色,乔木、灌木和野草交错生长,满眼找不到裸露的土地,林间还不时传来昆虫的鸣叫。
八达岭林场场长朱绍文介绍,包括鸟类在内,目前八达岭林场内的野生动物种类已经达到了40余种,在北京已经很少见到的野猪、狍子等都会在林场内见到。
八达岭林场与北京市民更为密切的是,它位于密云水库流域的上游地区,林中的水会直接流入密云水库供北京市民饮用。据介绍,经营好的生态林,一平方公里的森林每年能产生20万方的水。同时,它还处在北京的风沙口,是北京重要的一道绿色屏障,替北京城抵挡外来的风沙。
树木混栽抵御自然灾害
定位为公益林,其造林的模式与普通的经济林就要有差别。朱绍文介绍,人为控制植物品种是其中的手段之一。“我们在造林时,有意识地调控植物品种,使其变单一林带为针、阔叶混交林,在近自然的条件下生长。”
朱绍文说,这样做不但能使林场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会增强。比如,针叶林易燃,而阔叶林最耐火,这两种植物搭配可以有效降低火灾发生;不同品种的树木混栽也不易引发大规模的病虫害。
去八达岭赏红叶成新选择
秋天去香山赏红叶,已经成了北京市民的固定节目,而秋季爱郊游的市民发现,其实八达岭长城进入深秋以后,同样具有壮丽的景象,在长城的周围重峦叠嶂的山间,遍布红艳似火的红叶,黄栌、枫树、柿树、野槭树,一棵挨着一棵,深的、浅的布满山间,极为壮美。
八达岭林场总面积2900余公顷(约4.4万亩),1958年它就作为一个公益林,开始围绕长城两侧建造,游客爬长城的整个过程,可以说都是在八达岭林场中进行。
生态林有望全部向市民开放
因为八达岭林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目前还只是丁香谷和青龙谷有限制地向市民开放,在每年的11月1日至次年5月1日森林防火期,林场不对外开放。不过,朱绍文也表示,生态林对青少年是一个很好的普及科普知识,认识大自然的场所,随着管理工作的加强,生态林将有望全部向市民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