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护工汪仕清在为病人按摩、活动肢体
把病人当亲人,病人也把他们当亲戚
炎炎夏日的一个中午,记者在北京朝阳区中医医院见到了女护工汪仕清。这位40岁的中年妇女,一脸笑容,健康和善,言语间透出南方女子的利索干脆。
汪仕清来自四川仪陇县农村,从2000年起做护工,在多家医院干过,最后落脚在北京朝阳医院。她护理过七八十位病人,年龄大的有98岁,小的仅11岁。她在北京租了间住房,算是在京城有了家,但一天24小时都要陪护,所以很少回去住。
说起护工的甘苦,健谈的汪仕清从现在护理的这个病人说起:“两个月前,49岁的刘女士因突发疾病住进北京朝阳医院脑外科。家属要求陪护中心找个好护工,经理派了我。当时,病人脑出血,神志时有迷糊,左半身麻木。听说需要手术,病人拿不定注意,急得直和我说:怎么办呀?做不做手术呀?和谁商量呀?我告诉她:和你最亲的人——女儿呀!病人和女儿说了,女儿劝慰妈妈:做了手术病就好了。病人天天流泪,我一天24小时守护,开导劝慰,吃喝拉撒全管。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术后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治疗,病人转院到北京朝阳区中医医院针灸科。病人家属感觉我干得不错,就让我跟过来继续护理。”这时汪仕清的手机响了,病人醒了。
记者随她进到一个两人间病房。因要针灸,治疗前需做好准备。只见汪仕清一会儿为病人接小便,一会儿为病人擦洗,一会儿又为病人活动肢体,忙个不停。记者问刘女士:“您的护工干得怎样?”刘女士说:“我从不说她是护工,谁问,就说是我们家亲戚,是我妹妹。他们挺不容易,干得不错。”汪仕清说:“我们相处得很好,病人还为我租下了旁边这张床,让我休息。”
汪仕清曾在朝阳医院陪护过一个广东来的乳腺癌病人,手术后病人要回广州做化疗。因她护理得好,加上在广州打过工,懂些粤语,病人执意要把她带到广州,期间又带到香港。直到非典过后才回到北京,共陪护9个月。
汪仕清说:“小时我的母亲、奶奶等家人都因病去世,因此,我很理解病人,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对病人好,病人、家属也对你好,因此心态要平和。”
有苦也有乐,对未来更有憧憬
医院护工整天和病人打交道,伺候吃喝拉撒睡,又累又脏又憋闷,的确辛苦。可汪仕清一直面带笑容,好像没什么愁事。她说:“做护工有苦也有乐啊。”
她给记者讲了一件往事。有个病人四五天排不出大便,使“开塞露”也不管用,难受得嗷嗷叫。她就用手帮助病人抠出大便,病人才解除了痛苦。病人感激地对她说:“你又给了我一条命,比我的儿女还好!”病人家属硬要给她500元钱表示感谢,她没收。她说:“这就是我的乐啊!还有,因为把病人护理得好,病人、家属有的就主动给我放半天、一天的假;遇到年节,还让我玩几天。特别是病人要出院了,难舍难分,没有不哭的。”
谈起今后的打算,汪仕清爽快地说:“我们文化水平低,别的也干不了;公司对我们好,病人、家属也满意,就打算在这里继续干了。等挣足给儿子上大学的钱再说吧!”
相比汪仕清,年轻护工们对将来的期望更多、更具体。记者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采访了3位来自甘肃农村20多岁的青年。有点腼腆的小李姑娘刚来不久。她父母以种菜为生,弟弟读高中。她很节俭,在北京租住了地下室的一张床,步行上下班,连公交车都不坐。这位刚从卫生学校毕业的中专生,最大的愿望是当护士。因为她有中专文凭,一年后可以参加护士资格考试,合格了就可能转为合同护士。她说喜欢护理工作,想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
小赵、小马都是男护工。小赵来这里3年了,他的想法是多挣点钱,再成个家,好好过日子。小马是个工作认真的小伙子,他对将来有自己的想法,可护士长待他不错,4年了很关照他。他说:“一时难张这个口,先干着再说吧!”
其实,在工作中护工们也受过很多委屈,但他们说,吃苦受累都不怕,能够得到病人、家属的理解和尊重,他们就很快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