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23日,刚刚获得“中国十大创业领袖”称号的赵永亮载誉回到内蒙古。在机场,他受到了员工和相关领导的热烈欢迎。
作为东达蒙古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赵永亮曾经当选过“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并在2005年入围新财富内地500富人榜。目前,集团所拥有的成员企业涉及羊绒制品加工、路桥建设经营、造纸、商贸、工程建筑、房地产开发、生态建设、肉奶牛饲养、绒山羊繁育、乳制品加工、社会服务等若干领域,有31个之多,总资产20亿元。
掌管着这么一个大摊子,赵永亮说:“我自己的定位是大海航行者,头发都熬光了。我出生于1958年,现在像60岁的老头,还有很多病,没有多少享受。”
但最值得他骄傲的是,他把企业办成了当地农牧业产业化的龙头。他带领12万农牧民用新的方式养羊、养牛、种树,农牧民大把大把赚钱的同时,沙漠也在成片成片地变绿。“作为企业家,他是在替社会管理财产,因此他要用这份财产帮助更多人致富”。
带着羊绒“下海”试水
赵永亮1990年创业时,已经是鄂尔多斯集团的副总,主要抓羊绒原料的采购,每年经他手批的原料价值有好几亿元。
每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要放着这么好的差事不干而去创业时,他总会讲这样一件事。1988年离春节只有5天的时候,他的奶奶去世了,因为请不到乐队班子,他便拿出音响,但村里还没通电,只好勉强借用客货车电瓶的电来放哀乐。那天晚上,他跪在奶奶的灵堂前定下一个奋斗目标:赵永亮你如果能够把村里的电通上了,你就是英雄,如果通不了,你就是狗熊!几年后,赵永亮下海挣到了第一笔钱3万元,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村里通上了电。
虽然离开了鄂尔多斯,但赵永亮在羊绒界依然有很大的名气。那些年正是奸商肆无忌惮地往原绒里掺杂使假的年代,而赵永亮只需用手一摸,就知道奸商掺了多少沙子。作为毛纺高级工程师,他曾经编著了中国第一部羊绒方面的专著《山羊绒毛学》。
凭借着技能和在羊绒界的声誉,赵永亮带着“羊绒”下海了。1991年,他创建了内蒙古东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靠着不断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开始在市场上慢慢立足。“东达蒙古王”系列羊绒产品作为国家免检产品,已经跻身中国纺织行业十大名牌,并成为内蒙古的科技名牌。
1996年,民营企业的灵活性使得赵永亮的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年的4月,他正式组建成立了东达蒙古王集团,逐步涉足路桥建设、煤炭开采运销、造纸、商贸和工程等诸多领域。
种沙柳让沙漠长出金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际上,一方水土也养了一方企业。综观内蒙古的知名企业,无论是蒙牛、伊利、小肥羊还是鄂尔多斯等,无不是在牛和羊身上做文章。
打出一片天下之后的赵永亮却和沙柳结下不解之缘。20世纪90年代末,赵永亮开始进军许多人都感到陌生的沙产业。
赵永亮的家乡在沙区,治理沙害的最好办法就是种沙柳。他告诉记者,作为内蒙古沙区的当家树种和乡土树种,沙柳抗风沙、耐干旱,但3年必须平茬一次,否则就会枯死,平茬后的沙柳防风固沙效果可提高10倍。过去,由于沙柳只能发挥生态效益,开发利用方面几乎是空白,老百姓种植积极性不高,沙柳越来越少。
经过专家的试验论证发现,如果采取新的工艺,沙柳可以作为优质的高级箱板纸原料,而我国高级包装纸的缺口每年有400万吨,蒙牛、伊利等企业所需要的包装纸内蒙古自治区连1/4都满足不了。对沙柳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恢复生态、发展生产,里面蕴藏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视,赵永亮认定了搞沙产业是一条可以让沙漠生金子的路。
1998年,东达蒙古王收购了一家老国企,上了年产50万吨沙柳制浆造纸项目,并投资7000多万元在库布齐沙漠区和盐滩地开发了两块共计150万亩的沙柳制浆造纸基地,为每年100万吨的沙柳找到出路。与此同时,当地农民按照订单林业有了新的收入,变“要我种”为“我要种”,种树面积成倍增长。
很多人都称赞他有气魄和眼光,赵永亮却说自己这样做是因为有雄厚的理论基础。他一直欣赏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1984年提出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其核心就是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沙漠,用新思维新理念研究和利用沙漠,最终达到变害为利的目的。
2001年6月,赵永亮惊喜地收到了钱学森亲笔签名的回信。钱老在信中说:“东达蒙古王将林、草、沙三业结合在一起,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是在开创我国西北沙区21世纪的大农业!”
建起生态扶贫移民新村
赵永亮不回避自己家乡的贫穷,“我的家乡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盐店乡大部分乡村吃水都相当困难,因为缺水,有的老太太一个月只洗两次脸。这些地方生态破坏严重,怎么扶贫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让家乡脱离贫困是赵永亮压在肩上的重担。目前,集团最大的动作就是通过产业支撑,将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的沙区农民整村迁移到生态条件好的土地上。
有了这个想法后,赵永亮把目光投向生态条件较好的白尼井镇。从2005年初开始,集团出资6000万元,采用“无土移民、产业扶贫”的方式,在达拉特旗白尼井镇黑庆壕村集中建设一个“生态扶贫移民新村”,实施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把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农牧民转移到“生态扶贫移民新村”。“大约转移1000户左右。我们通过截伏流工程,解决移民新村的生活生产用水,给老百姓盖好房子,再给他们一些发展资金,让他们加入到集团的产业链中”。
赵永亮表示,今后集团新上项目的总部都将建在扶贫新村。为了保证所需各类人才,集团与内蒙古的一些大、中专院校合资,将在新村新建东达职业技校,建立多元培训机制,新生毕业后保证就业。
有人曾经问赵永亮,扶贫是政府的事,你是私营企业,为什么这样做?
他说:“中国的企业家必须具备政治家的素质,必须时刻考虑老百姓、政府。没有创业的平台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要讲良心。企业家富得流油,不能让老百姓流泪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