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在展馆内看当年的黄埔军校。
“三大”会址落成
特别报道之③
200多人的施工队伍冒雨赶工,每天工作20小时,终于在百日内完成了中共“三大”纪念馆的建设。建设项目施工负责人蒋先生昨天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在实施这一时间紧迫、意义重大的建设项目中,最头痛就是碰到了罕见的连月大雨,最困难是四处寻访修复文物的建筑材料,“我们每天只能睡3小时,不过总算按时保质完成了任务。”
文/图 记者舒涓 通讯员罗勇
中共“三大”会址位于广州市东山区恤孤院路3号,原址是会议期间临时租用的1幢2层高、每层2间相连通的砖木结构、人字瓦顶的普通房屋,属于设有骑楼的典型旧式广州民居。
会议原址曾作临时停车场
遗憾的是,会议原址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机炸毁。根据考古工作组今年年初的发掘结果,“三大”会址还遗留有一小截红砖墙。根据设计,这一原址遗留部分参照北京路“千年古道”的保护方法,采用可透视的玻璃罩进行展示。蒋先生介绍,因为“三大”会址的房屋已经被炸毁,原址以前被当作临时停车场,施工队进驻时可以说是一片荒地。
蒋先生介绍,“三大”旧址采用回填覆盖性保护工程,工程队从3月16日进驻动工,到本月下旬完工,可以说是百日完成了5号楼翻新和纪念馆新建。而根据正常进度,完成这样的工程至少需要近5个月的时间。据悉,广东省和广州市领导高度重视这项重要工程建设,广东省委副书记刘玉浦本月初前来视察时提出,工程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华每星期都要到工地视察一到两次,“尤其是前两个月下雨特别频密,市领导随时都会来视察。”
广州今年四五月份下雨特别多,蒋先生说施工时最头痛就是碰上了这个罕见的雨季,但是因为要赶工期,工地基本没有停工,始终保持200多人的施工队伍,即使晚上也要加班。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的工友证实,这次工程建设时间非常紧迫,每天20小时都要在工地上度过,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
危楼变成“钢筋铁骨之身”
旧民居5号楼改造工程于3月底完成测绘工作,翻新从5月开始,和新馆同步建设。根据文化部门提出的要求,旧楼修复工程必须做到防潮、隔音、保温,必须保护好文物。蒋先生说,旧楼历史价值更高,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图纸和要求,要按原样修复,所以翻新要做到修旧如旧,更费时间,连窗户也尽量与原样保持一致,用的是樟木。找文物修复建材对施工队来说是最艰难的任务,蒋先生说,“很多只能根据业内人士提供的线索去找。当时最难找的是红色铝窗和门,找了广州市内几大建材公司都没办法,后来在南海才找到合要求的,订货一个月才拿到。”
5号楼以前是很旧的居民楼,已经是危房,为此,施工队度身定做了旧楼修复方案,蒋先生笑称这是“独一无二的设计方案”,通过“加固加固再加固”地一层层修补上去,宛如给房子穿上了厚实的“金刚罩”,再加上每根梁柱都用20个工字梁加固,曾经的危楼变成了“钢筋铁骨之身”。
闭幕式唱《国际歌》自“三大”始
《红色广州1921-1927》在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开展
本报讯(记者舒涓通讯员李岚、温朝晖)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由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市文化局主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承办的《红色广州1921-1927》展览昨天上午在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开幕。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三大”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为了开好这次大会,中共中央迁驻广州。
目前还没有发现参加“三大”的代表完整名单,但根据大会选举时的最高得票情况看,至少有4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这些代表大多是中国共产党各地方的区委书记和工运负责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大会。大会选出9名中央执行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委员长。
6月15日,在“三大”会议期间,由瞿秋白任主编的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发表了由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中文歌词。6月20日,“三大”闭幕,全体代表集中于黄花岗烈士墓园,由瞿秋白、张太雷教唱《国际歌》。从此开始,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唱《国际歌》就形成了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