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是全国烟叶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约140万亩,年产量150万担,烟农10万人,主要分布在三峡库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烟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
以渝东南的武隆、彭水、黔江为例,烟叶产业的税收占当地本级财政收入的四成以上。 然而,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水利设施匮乏,许多烟田都面临缺水难题。据估算,因干旱减产,武隆烟草产业每年的损失就达1000万元。
“在这一背景下,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市烟草专卖局有关人士介绍说,为解决高山缺水区烟田灌溉难题,国家烟草专卖局、市烟草专卖局和市财政共同出资,从去年底到2009年,投入15亿元,为烟田配套修建蓄水池和引水管网,以此覆盖16个区县(自治县、市)的100万亩烟田,并同时解决烟区其他农作物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
日前,我市烟水配套一期工程通过验收,记者赴武隆、彭水、黔江进行了采访。
“水在江中流,烟农在岸上愁”
在黔江区濯水镇堰塘村的村头,有一口一尺见方的泉眼,这是附近几个村数千人惟一的水源。
“一到农忙季节,村头挤满了挑水的人。到了高峰期,就跟商场的限时抢购似的,每人限定只能挑一担水。”黔江区烤烟生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
类似的情形在高山烟区处处可见。在彭水县桑柘镇,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挑水要到几里外,翻来覆去用几遍。”当地烟农王祥云说,农忙时,白天忙农活,晚上要打着火把走几里地去背水。
据了解,我市烟区主要分布在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上的坡地,而这一地区独特的“漏斗”地形无法保持水源,也就有了“水在江中流,烟农在岸上愁”的说法。
3600万元难解“渴”
武隆县烤烟生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该县烤烟基础设施薄弱,没有配套的水利设施,加之降水分布不均,伏旱频发,影响了烟叶的产量、质量和烟农收入,制约了当地烟叶产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建国以来,该县累计投入了3600多万元解决人畜饮水难题,但高山缺水地区农民仍喊“渴”。由于水利设施不健全,许多农民都靠“天落水”(雨水)解决生活用水。该县仙女山镇荆竹村八社村民代会堂曾为了取水从房顶摔死。
村支书的一笔账
“要不是天干,我们村去年烟叶收入还能再多70万元。”黔江区濯水镇堰塘村村支书徐秉宣算了一笔账,去年因干旱,每亩烟田减产25公斤,按当年收购价格每公斤10.54元计算,每亩减收263.5元,全村损失近70万元。
“其实,老徐的账算得还不够精。”黔江区烤烟生产办公室主任高学光说,去年,因为雨水不够,当地烤烟的品质也受到影响,每公斤的价格比往常低了1元,加上这一项,又少收入了几十万元。日报记者李湉湉
来源: 华龙网 2006-06-27 05:26 编辑: 春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