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卢森堡钢铁公司阿塞洛的控制权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传奇战役,它不仅成了21世纪初史诗般的收购战之一,而且还突出表明了全球钢铁业已重获显要地位,值得关注。
19世纪末,钢铁业曾是人们瞩目的焦点,颇具魅力,包括安德鲁·卡耐基和JP摩根在内的钢铁业和金融业巨头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美国钢铁。
但自那以后直到最近几年,钢铁业大部分时间都在走下坡路,因为它输给了其他基于更新技术的制造业。
上世纪90年代末,钢铁业与其说被认为是“夕阳”产业,还不如说是一只脚踏进了坟墓的行业。
但自2001年末以来,钢铁价格上涨了3倍,钢铁生产商的利润普遍大幅提高,将钢铁业推向了一个新的位置。对此贡献最多的是拉克希米·米塔尔,这位语调平和的印度商人是全球首富之一。
米塔尔是总部位于荷兰的企业米塔尔钢铁的董事长和主要所有人。自2000年以来,他指挥了一系列收购,使他的公司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去年产量超过6000万吨。
米塔尔扩张的努力被其他公司照搬,其中包括日本钢管和川崎钢铁,这两家大型日本公司合并成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而美国最大的两家钢铁生产商美国钢铁和纽柯也在继续进行收购,以使规模显著扩大。
在俄罗斯,规模较小的前国有钢铁集团不断合并,形成了包括耶弗拉兹、谢韦尔钢铁和新利佩茨克在内的大型钢铁公司。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俄罗斯钢铁生产商也表现出参与国际并购的兴趣。
所有这些行动的背后是这样一个观点,即与稍小企业相比,规模大的公司,尤其是在周期性产业中,更有能力调整生产以适应需求模式,因而能保持高水平的价格和盈利能力。
也有观点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善于将研发产生的固定成本分摊到大量产品上面。它们还有更好的机会向全球消费者(如汽车业的消费者)提供优良的服务。
今年1月份,米塔尔发起了他最大一次收购交易,令人惊讶地宣布竞购业内第二大企业——总部位于卢森堡的阿塞洛。阿塞洛在2001年刚刚成立,由三家已有的欧洲钢铁企业合并而成,它本身也在通过一系列结盟而迅速壮大。
从发起竞购阿塞洛至今已有4个多月的时间。面对米塔尔的高额开价,阿塞洛从第一天开始就表示反对,并设计了另一个计划对抗米塔尔的出价,即同谢韦尔钢铁合并,后者的董事长和主要所有者是40岁的前经济学家阿列克谢·莫尔达绍夫。不过这笔交易最终还是以米塔尔的胜利告终。
为掌控一家长期植根于西欧的巨型企业的未来,一个印度人和一个俄罗斯人展开了斗争。这可能预示着,新世纪中钢铁行业还将出现其他大型交易。同时,多个参与者决心在争斗中脱颖而出成为老大,反映出这样一个观点,即现今钢铁企业的未来的确值得争夺。
多年来,钢铁一直是保持全球经济旺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即便其盈利能力在多数时候并不那么熠熠生辉。去年,全球钢铁产量达到11亿吨,产值接近8000亿美元。
钢铁涉及从罐头到建筑等一系列终端行业。但直到最近,它还缺少一个重要元素(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缺少规模足够大的钢铁企业,这样的企业有能力实现全球化运营,并拥有足够的市场力量,对定价施加向上的压力。
过去几年的迹象表明,合并进程非常活跃。咨询集团埃森哲的金属业专家约翰·利希滕斯坦说道:“到2010年,我预计钢铁业前5强将控制30%的市场,每家的平均年产量约为8000万吨。这将标志着市场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而2000年,前5强企业仅控制了14%的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