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贫造枪
“制贩枪支,被抓后一判10年、20年甚至无期死缓,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做呢?”
“没有化肥钱。”面对警察,30岁的马索飞亚如是称。
2月12日,群科分局与缉枪大队在她家中的地窖内发现一制枪窝点,从中搜出“六四”子弹四发,制枪工具303件,枪支零部件98件。次日,地窖被警方炸毁。
这家的女主人马索飞亚并非制枪者。由于其居住地处于牙曲滩村的一个斜坡之上,较隐蔽,地窖便被其他村民看中用来造枪,她收取一定租金。
此前去年11月,她的丈夫马乙拉四因贩卖枪支,被判有期徒刑12年。目前,马索飞亚也已被刑拘,家中只剩下9岁和3岁的两个女儿。
缉枪大队一名负责人说,之前带马索飞亚回家指认现场时,其9岁的大女儿正在厨房里学着烙馍给妹妹吃,见到妈妈,小女孩一路哭喊,“看着令人心酸。”
“一毁三代。”赵晓安局长说,对一个制枪窝点的打击,常常是一对夫妻被拘,随之而来的是老人无人赡养,小孩无人照看。
牙曲滩村支书老马介绍,全村2600多人,770亩地,人均不足4分,每年一季,有半年撂荒。
“一个人劳作一年的收入,三天一支枪就出来了。”赵晓安局长说,造枪的暴利是枪患屡打不绝的直接原因。
当地村民制枪仅为逐利,一个佐证是,自1998年缉枪至今,当地并未发生一起暴力对抗事件。
“县穷民不富,一些村民将制贩枪支作为‘致富之路’。”化隆县扶贫办在一份报告中如是称。
但实际上,作为贩枪链条的始端,制枪者虽因贫制枪,但鲜见因枪致富者。
群科分局负责人介绍说,从目前发现的窝点看,大部分都是家庭困难、生活贫穷者,包括一些孤寡老人家以及家人中有因枪致刑者。
真正从贩枪链条中获利的是二道贩子。
“制贩枪支,被抓后一判10年、20年甚至无期死缓,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做呢?穷,他没办法,找不到门路。制枪回报率高。”县扶贫办主任马生成说。
化隆县政府网站显示,化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贫困县,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县扶贫办提供的资料称,全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68%,枪患严重地区的群科、德恒隆、牙什尕、沙连堡和甘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90%,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
“剩下的10%,都是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马生成说。
马生成介绍,与“化隆造”枪支名气大抵类似,化隆清真面馆遍布全国,拉面是黄河边这些村庄赖以谋生的为数不多的手艺之一。劳务输出所得的收入占收入比重的大部分。
记者发现,这些输出劳动力中,包括许多学龄少年。
失学少年与废弃大棚
化隆县扶贫办希望通过“整村推进”项目改变枪患村的贫困状态。“让每一户都有项目,哪怕小一点的项目,有事做就行。”
春节过后,16岁的马真便没有去学校。6月20日记者去他家时,高高瘦瘦的马真在家闲坐,等待麦子成熟。
新学期开始前,学校老师马全发来他家多次,劝他回牙曲滩学校读完初三最后一个学期。
“没钱啊。”女主人麦里这样回答他。
马真说,他五年级时班里有30名同学,现在读初三的,只剩5名。今年3月,他也退学去成都的餐馆打了两个月的工。
这位少年对家乡的评价只有一个字:“穷”,两个月打工经历的结论是“外面好”。
村边墙头,“为了孩子的明天,请送子女入学”、“人误庄稼是一年,人误孩子是一生”等标语随处可见。在化隆,“治枪先治贫,治贫先治愚”虽已成为管理部门共识,但这并不能阻止学龄少年的流失。
去年7月,村支书老马向县里打报告,申请50个塑料大棚和50吨水泥,希望能在村里试验种植塑料大棚蔬菜。村对面就是尖扎县县城,若项目能够成功,销路肯定不愁。
后来县里批了15个大棚,水泥则没有批。水泥是用来修水窖的,牙曲滩村多为沙土,不能蓄水,村民只能从黄河里以电力抽水、种蔬菜,水窖是必须的。
没有村民舍得花2000元修水窖。“15个塑料大棚,到后来一个也没有用上。”老马说。
这是除种地和外出务工之外,该村迄今为止尝试着在土地上的惟一一次改变。
最后以失败告终。
“没什么希望了,推日子呗。”42岁的村民马海亚说,“推日子”是“混日子”的意思。
化隆县扶贫办希望通过“整村推进”项目改变枪患村的贫困状态。所谓“整村推进”是指,由扶贫部门投资,在相关村庄修建通村公路、卫生室、饮水设施等公益设施,并向每户提供3500元的专项扶贫资金,用来作为农户脱贫项目的启动资金。
这些脱贫项目可能是牧养牛羊、盖蔬菜大棚或者外出开面馆。
“让每一户都有项目,哪怕小一点的项目,有事做就行。”县扶贫办主任马生成说。但其也认为,3500元“能做的事不多”。
马生成冀望于“整村推进”,原因之一在于,青海扶贫部门官员曾赴枪患问题同样严重的贵州松桃考察,该地采取的办法就是施行“整村推进”项目,“听说效果很不错,枪患也杜绝了”。
警民联防与利剑行动
青海警方的目标是,今年达到“基本解决,基本治理”,并期望在3年内彻底解决化隆地区的枪患问题。
6月18日,群科镇一家旅店,登记处醒目张贴着报警电话和派出所所长的手机号码。旅店老板说,按要求,她要在外来人员住店一小时内向派出所报告。
这一警民联防体系中还包括出租司机、饭店老板等,今年前五个月,他们帮助警察查实外来购枪人员12名。
当地警方称,警方日常的打击方式包括集中警力、车辆对重点村进行大规模统一“地毯式”搜捕;利用特勤人员和秘密手段;重点地段和行业的布控;日常巡逻以及联合电力部门等方式。
当地“枪王”马海花也是依靠这种方式被打掉的制贩枪者。2003年2月底,警方得到线报,其纠集20余人组成制贩枪团伙,其后,警方在德恒隆乡哇家滩这位村民家里,发现机床、车床、打磨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在一张巨大木桌上,摆放着仿“五四”、仿“六四”式、仿“微冲”等整枪87支,各种子弹4500余发。
按马海花及同伙供述,警方随后抓获了当地贩枪“黑市”头目马克以沙,两名前来交易的外省枪贩也随之被捕。
这是在枪患村被发现的最大制枪窝点,此役共查获枪支逾百件,并摧毁一从制造、组装到贩卖的完整制贩枪链条。
而青海化隆造枪的严重性也已引起公安部的重视。
去年4月,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直言,青海化隆非法制贩枪支“问题由来已久,并在逐步升级”。
时年5月18日,包括公安部、铁道部公安局及北京、青海等11个省(市、区)公安部门主管领导在西宁召开会议,随后,从6月10日起至年底,一场名为“利剑行动”的打击制贩枪行动在青海全省范围展开。该行动不分警种,全警参与。
青海省公安厅刑警总队统计数据显示,行动开始后3个月内,共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46人,缴获各类枪支180支,子弹2875发,枪支零部件2013件,制枪工具1100余件(套)。
在化隆,今年以来,制贩枪支案件已大幅度减少,群科分局负责人介绍,枪患范围已由5个乡镇的37个村缩小为3个乡镇的19个村,重点枪患村则为7个。
青海警方的目标是,今年达到“基本解决,基本治理”,并期望在3年内彻底解决化隆地区的枪患问题。
一个问题是,缉枪大队负责人介绍,虽然对检举揭发造枪者可给予1000元至20000元奖励,但来自制枪村子的举报线索并不多。
“牙曲滩村子并不大,但窝点屡打不绝,有村民知道邻居造枪,也不愿意说。”派出所一位民警说。
知情人称,由于严打,制贩枪活动大量减少,客观刺激枪支价格上扬,一支枪的出手价格也由1000多元升至2000多元,吸引部分村民铤而走险。
6月21日晚,记者包车由化隆县前往西宁。途经扎巴治安检查站,该站“打击非法制贩枪支活动”的标语异常醒目。其时风声正紧,而购枪者仍不断慕名前来。
司机马师傅说,6月16日,一名东北籍男子包了他的车前往群科,意图购枪,而今年,他共拉过4名购枪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