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三晋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他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勇于实践,锐意进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 他们无愧于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他们是真正的时代先锋。
李鸿海:用生命践诺
贲门全切,胃切除3/4,食道切除15厘米,肝切除了一叶,一日三餐靠喝点流食,晚上和衣睡觉不能平躺……这种种症状的任何一种都是令人痛苦的,更不用说是集于一身了。可是有一个人,他承受着这所有的痛苦与折磨,却依然满怀热忱、执着地奔走在带领乡亲们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上。他,就是临汾市翼城县两坂村党支部书记李鸿海。两坂村沟壑纵横,十年九旱,“耕地山梁挂,吃水山沟爬,行路山桥险,有女山外嫁”。土生土长的李鸿海,从小就吃尽了苦头,目睹了父辈们生活的艰辛,立志要从根本上改变两坂村贫穷落后的旧面貌。从1982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后,他心里想的一直是老百姓,谋的一直是如何使两坂村的老百姓富起来。在他的带领下,两坂村一步一重天,旧貌换新颜:红枣漫山遍野,葡萄挂满枝头,办起了养鹿场,建起了农贸市场,修大桥铺油路,建校舍上高灌……然而长年的操心劳累、奔波伤神,加之饮食起居极不规律,李鸿海积劳成疾,身体累垮了,曾两次濒临死亡的边缘。但这位钢铁汉子却为自己照了“遗像”挂在堂前,时刻提醒自己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要“在有生之年,把手上的事办完,把两坂村的事办好”。当年1.82米、100多公斤、走起路来震地响的硬朗汉子,如今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下50来公斤,右腿行走微跛,左眼失明,右眼弱视,血压高居不下,心脏受到侵袭,药物反应厉害,进食量大减,每天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这些苦痛就是铁打的身板也难以承受,可李鸿海依然痴心不改地为两坂人民奔走着。两坂村人都说,“李鸿海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他创造了医学的奇迹”。事实上,创造奇迹的不是李鸿海的身体,而是他一生的信念与追求:让两坂人民走向富裕。2005年11月份,李鸿海以全票第7次当选为两坂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安传香“走路想起李鸿海,因为油路铺起来;过河看到李鸿海,村南大桥建起来;娃娃想起李鸿海,教学大楼盖起来;卖枣想起李鸿海,又给接货又给钱……”两坂村村民们自编的顺口溜,字里行间透着对好书记李鸿海的热爱和感激。“我知道这病的厉害,没有更多的时间了,村里还要办很多大事,我得站在前头,你们让我抓紧时间拼一把吧。”“等着死不如干着死,活一天就要干一天,给乡亲们许下的诺言兑现不了,我死不瞑目。”“诺言比生命更重要。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要讲诚信……我是党支部书记,在两坂村,我说出来的话、我办出的事就代表党的形象,我诚实做事,群众就相信,党的组织就有威信,就有凝聚力,就这么简单。”——李鸿海的心声
常海明愿将汗水化甘泉回家手不释卷,出门徒步觅泉。因为常海明这位“水神仙”,太行山里空水桶碰撞的叮叮当当声越来越少。出生在太行山坳一个缺水山村的常海明,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在家乡那些干旱的土石山沟,有一股股甘甜的清泉喷涌而出,滋润田野,滋润庄稼,滋润父老乡亲们饱尝缺水之苦的心田。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和顺县水利局开始正式和水利工作打交道,更深深感受到水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于是,他立下了“愿将汗水化甘泉,不愿青春付水流”的誓言,决心当一名找水尖兵,在水源奇缺的太行山区打出一眼眼井来。30年来,常海明走遍了太行山区的村村寨寨,徒步行程4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周。30年时间,常海明寻找到了600多股清泉,200多万农民如今“吃水不忘常海明”,累计为缺水区增加工农林牧业产值3亿元。贺锴
史丽琴壮丽再生“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积极工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高举着略显沉重的右拳,两行滚热的泪水流过史丽琴那35岁的脸庞,此刻,她早已忘却了自己是一名晚期癌症患者!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新党员,史丽琴只感觉到生命的新生,感觉到人生的神圣。那专注的神情,坚毅的目光,无不透露着对党的忠诚与热爱。这是2005年3月6日上午,发生在太原市五龙口一幢普通单元楼房里的感人一幕。鲜艳的党旗将宣誓者那苍白的面容映得通红,本已孱弱的嗓音此时却显得铿锵有力。史丽琴是武乡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教师。她钻研教学,勤奋耕耘,先后荣获第四、第五届省级教学能手,省首届“优质课”一等奖;长治市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2004年国庆,史丽琴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刘明亮
霍松勤治富好村官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霍家沟村,地处长治市北部小寒山东麓。十多年前,村民生活贫困,人心涣散,打架上访不断。如今,8个企业拔地而起,总资产达7个亿,上缴税金4500万元,人均纯收入1.5万元,100多幢别墅倚山排开,是远近闻名的“金三角”。人们在惊讶霍家沟发生巨变的同时,都把钦佩目光投向村党总支书记霍松勤。1993年11月,29岁的霍松勤上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发展工业,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高潮引领公交第一太原解放时,全市公交车只有9台;到1995年底,达到494台;而从1996年到现在的这十年里,增长了1000台——10年的发展远远超过了46年的发展!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太原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高潮。他带领太原公交系统8000多名职工,在全国省会城市首家全面推出高科技IC卡收费系统,在全国同行业首家推出了全员微笑服务工程,创造了公交多项全国第一。
张孝敬情系农民缺水是困扰山西许多乡镇的难题。平陆县圣人涧镇党委书记张孝敬,大胆探索股份制办水的做法,解决了当地人畜吃水问题,把水送到了家家户户、田间地头。从事乡镇工作18年,担任乡长、书记11年,张孝敬深知乡镇干部必须心里装着农民、时刻为农民着想,那样才能干好工作。18年来,他一直带领农民解决温饱、寻求小康;他把自己的汗水洒遍全镇的山山水水、沟沟坡坡,也把一个党员的追求和誓言镌刻在山区农民的心中。
李燕丰“铁面”部长
从事组织工作20年来,身为临汾市尧都区委组织部长的她始终视事业如生命,视群众如亲人。正正派派做人,公公道道做事,勇于奉献,甘为人梯,这是她一贯坚持的原则。她常说,做官时间短,做人时间长,清廉是一辈子的事。政治上坚如磐石,工作上尽职尽责,人格上清廉公正,李燕丰以自己朴实的言行忠实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着一名党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李冬花“小巷总理”把群众利益时刻挂在心间,是李冬花这位“小巷总理”的执着追求。在她任职的阳泉市城区新华东街社区里,居民说她是一座桥,一头联结着党和政府,一头联结着百姓。她从为居民办好每一件小事做起,以党心凝聚民心,处处体现党员先进性,做到了情必知、忧必解、难必帮、事必调。她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居民的满腔热爱,谱写了一首无私奉献、感人至深的赞歌;她用曾患小儿麻痹的双脚,走出了一条闪光的足迹,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杨俊威党务“老兵”他从事党务工作三十年,作为省交通厅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他以坚强的党性、务实的作风、创造性的工作赢得了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职工群众的普遍赞誉。他总结提炼出党委工作“五子棋”工作法,即找准位子(置)(找准党务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坐标)、定好盘子(根据形势任务确定工作重点)、选对路子(优选工作载体)、走实步子(坚持虚功实做)、看好“摊子”(重视自身建设)被很多兄弟单位借鉴。
李学花严把“入口”关“我最敬佩历史上的包公,我也最喜欢别人称我为‘黑脸包公’。这13年,不管怎样,聊以自慰的是,我没有在任何压力面前低头。”——李学花14年前,一位女干部发出铮铮誓言:“我要让太原市民全部吃上放心肉!”14年后的今天,太原市99.6%的上市肉都经过了合格检疫。兑现这一誓言的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太原市动物检疫站站长李学花。1992年10月,李学花调任太原市动物检疫站站长。她以停产10年的太原肉联厂为试点,组织实施定点屠宰;她启动“太原市放心肉动检示范工程”;率先实行太原市动物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她还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动物产品检疫标识化管理。几年来,经李学花查处的违法案件达1393起,其中大案要案336起,结案率达100%,没收销毁病害肉类16.8万公斤。
刘建明富民好公仆“越是贫困的地方,群众越需要我们,我们越要去。享受阳光,应该是每个人的权利。”——刘建明这是刘建明的话,是他与老百姓鱼水情深的最好注解,也是他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好诠释。2004年9月11日8时,这位吕梁山上成长起来的党的好干部,因车祸倒在了他日夜眷恋的土地上。从县长、宣传部长、到吕梁市的副市长,在担任领导职务的10多年里,他心系群众、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以饱满的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始终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动人篇章,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县长部长市长从无半点官僚气,公仆公德公心常怀一腔爱民情”。柳林县村民写的一副挽联,道出了群众对刘建民的怀念,也道出了大家对一个共产党员的敬佩之情。
郝颂琴爱心天使“踏踏实实地工作,把工作做得更精、更细。”———郝颂琴郝颂琴是山西荣军医院的护士长。16岁参加工作至今35年间,她从一名普通的护理员做起成长为一名护士长,为近100位伤残老军人养老送终。她用一个护士、一个女人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护理着每一位饱受战争摧残的伤残军人,陪伴他们直至生命的终点。郝颂琴说,把工作做得更精、更细,这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对自己的要求。
梁雨润为民呼号“为民呼号,我要把权力用尽。”——梁雨润他是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他是原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现任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多年来,梁雨润坚持“话为百姓说,理为百姓讲,事为百姓办”的原则,给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坚持:为民呼号,我要把权力用尽。
权勇山乡红色放映员“我想给村里带来一些文化气息。我不想看到村里人没事就去打扑克、打麻将,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一个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权勇几句简单朴实的话,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权勇,一位普通农村党员的心愿。他以收废品为支撑,收购了1500部老影片(拷贝),他20年如一日,每年在自家院落里为群众义务放映电影上百场。这就是权勇,一位痴迷电影的山乡红色放映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