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27日电(记者李云平)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获悉,继2005年中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传唱千年的蒙古族长调刚刚又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为加强保护蒙古族长调艺术,中国将其作为重点艺术科研项目,已举办了两届全国范围的长调民歌专题研讨会,并组织专家对分布在内蒙古境内的长调民歌进行了普查、搜集、整理、录音、记谱和翻译工作,出版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部门也多次举办长调民歌演唱比赛,同时出版发行了蒙古族长调民歌专辑,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长调收录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