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精英效法中国成功之道
《环球》杂志驻内罗毕记者/张崇防
说起新大陆,人们常常想起14世纪欧洲人环球探险的历史。不过今天,故事有了不同的版本。主角由勇敢的水手变成了非洲的精英;他们“发现”的“新大陆”,也不在大西洋彼岸,而是位于更远的东方——当然,求知和学习才是他们向往新大陆的原因。
今天的非洲,在迎来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渐趋稳定之时,开始渐渐发现,自己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于是,非洲精英把目光投向东方,准备师法中国的成功之道。
破解人口压力
中国和多数非洲国家都面临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非洲现有人口8.5亿,近40%的人口在15岁以下,不少非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在2%以上。人口数量节节攀升,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非洲人权活动家杰里迈亚认为,控制人口对许多非洲国家来说都是当务之急,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值得非洲效仿。
杰里迈亚介绍,控制人口在非洲至今仍是一个敏感话题,鲜有政治家敢于站出来发表支持节育的观点。控制人口会被看作是对世代相传的宗教和传统信仰的背叛,非洲人最根深蒂固的观念仍是生儿育女。一个不能生育的男子会被认为是废物,是被人们瞧不起的;一个不能生育的女人,人们避之唯恐不及。杰里迈亚表示,在非洲人切实懂得少生孩子对他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有益之前,很难有效控制非洲地区的人口增长。
“其实,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观念也曾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但是中国政府却成功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这位人权活动家呼吁,计划生育对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十分重要,非洲国家的政府必须及早意识到控制人口的必要性。
由于疾病的肆虐夺去了大量的生命,致使非洲人不得不以多生快生的方式来维持部族的人丁兴旺,所以,非洲要增强人口控制意识,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加强对各类致命疾病的防治。
非洲政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在防治疟疾、肺结核等非洲流行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拥有丰富的经验,完全可以为非洲国家所借鉴。肯尼亚第一夫人露茜·齐贝吉希望多一些中国医务工作者能来肯尼亚,当面向他们的医卫人员传道授业。她还期待中药能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修路”经验可贵
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中国在这方面同样为他们树立了典范。
从事政策研究的大卫·克里斯蒂安松日前在《非洲商务》杂志上撰文称,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太落后和公共机构太脆弱。多数非洲国家正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基础设施落后限制了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缓慢又限制了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入。
大卫援引中国的一句俗语“要想富先修路”来理解中国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缘由。中国目前拥有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这位专家提醒说,中国公路建设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也正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正计划在未来五年中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骨架,它在过去五年中新建的高速公路是前十年所建总里程的1.5倍。
据大卫观察,中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巨额投入涵盖道路、通信、水利工程等各个方面。就电信业来说,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通过进口设备开始移动通信服务,其用户数在十年后就超过了1000万户,在之后的短短四年内跃居世界第一。
对于中国政府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心和能力,大卫不无感慨地说,“想想我们非洲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我们感到差距太大,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当然,南非的情况有些不同,他认为,这恰是南非经济发展快于其他非洲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非工业和贸易部长曼迪西·姆帕赫卢瓦认为,中国不仅重视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愿意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基础设施,这值得西方国家的投资者学习。
商业学校不能坐等政府引导
莫桑比克教育和文化部长艾雷斯·阿里强调,非洲国家应该在发展教育方面向中国学习。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发展教育方面面临相似的问题,诸如人口基数大、教育经费紧张等等。阿里认为,“中国发展教育的决心最值得学习”。“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等口号在中国家喻户晓,非洲国家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这位部长还认为,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从整体上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是培训教师。中国在农村教育和促进人力资源发展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中国有很好的老师,他希望中国能够派教师到莫桑比克。阿里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莫桑比克教师到中国学习,因为他们回国之后能帮助开办更多更好的学校。
南非一家研究机构的学者尼克·本代尔指出,非洲国家的高等教育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高等和职业教育必须优先发展商业、科技等领域。根据他的统计,非洲国家目前只有十余所商业学校,而中国则拥有上千所商业学校。
当地另一位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诺伯特·杰瑞科说,非洲国家的学校和商业机构不能坐等政府来引导商业教育的发展,他们必须学习中国的做法,由学校和企业联合投资人力资源开发,来向社会提供专门人才。
专家还指出,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要像中国那样致力于营造留住人才的环境。
不能盲从西方“指导”
尼日利亚知名学者费米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强调:“我们从中国那里最应该学习的一点就是,中国完全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由自己来掌控发展的节奏,而不是像许多非洲国家那样盲目听从西方国家的‘指导’。中国的成功表明,一个拥有自信、决心和远见的民族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他期待非洲大陆产生越来越多的富有远见和自信的领导人来主宰自己国家的命运。
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说,中国今天成功的发展模式是非洲在未来实现腾飞的样板,其经验能对非洲面貌的改变做出贡献,但真正能改变非洲的并不是中国,而是非洲人自己。
“想一想30年前的中国,贫困程度不亚于今天的非洲,”他说,“只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30年后的非洲也会像今天的中国一样让世界刮目相看,非洲的未来掌握在非洲人自己手中。”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西方媒体的片面报道,令非洲的国际形象很受伤。一些非洲国家领导人对此予以强烈谴责,非洲精英更是众志成城,决心努力复兴非洲。
非洲领袖叫板西方媒体
《环球》杂志驻约翰内斯堡记者/陈铭
提起非洲,浮现在人们眼前的,大概都会是一个个骨瘦如柴的孩童,苍蝇在他们骷髅似的脑袋上横行霸道,吮吸着他们凄惨的泪水。
在西方报刊杂志和电视上的非洲,也大都是内战频繁、种族残杀、疾病肆虐、愚昧落后、政府腐败、犯罪严重……
这是非洲大陆的真实形象吗?从未踏足非洲的人,几乎个个对非洲没什么好印象。但是当他们真正立足非洲之时,其印象一定与先前有着天壤之别。
2006年初夏,浙江省余姚市的游客王依娜利用假期先后游览了北非的埃及和南端的南非。她对记者说:“我以前认为非洲很穷很脏,但是我现在发现非洲很美,尤其是南非,好像是个天堂。”
其实,踏上非洲这块土地,欧洲人和美洲人也会有相同的感受——美丽而神秘的国度令人留连忘返,广袤的大地和丰富的资源使人赞叹不已。
显然,西方媒体愚弄了非洲,也欺骗了世界。由于价值观和国家利益的不同,西方媒体唯恐天下不乱,热衷于报道非洲落后和阴暗的一面。因此,非洲大陆,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长期以来一直以负面形象见诸报端。
愤怒的非洲
非洲国家的政治家和领导人早已对西方媒体的不公立场提出了尖锐的讽刺、批评和攻击。
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去年曾对媒体的报道作过一个生动的描述:“善意的人会说杯子里已经有半杯水了,而恶意的人会说,杯子还有一半空着哪!”
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则直言不讳,称西方对非洲的报道充斥着歪曲和片面。在他们的报道中,非洲是一个疾病流行、冲突频繁、管理混乱的地区,导致全世界对非洲印象不佳。
2006年5月31日~6月2日,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在开普敦召开,30多个非洲国家的600多名代表对西方媒体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抨击。南非斯泰伦博什大学的马丁·戴维斯博士认为,西方传媒主导的国际传播格局是造成非洲形象不佳的主要原因。
西方媒体的负面报道妨碍了外部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是非洲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之一。尽管联合国最近的一份报告称,非洲的投资回报率在全球是最高的,达25.3%。但是,占世界人口12%的非洲,却只吸收了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2%。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形象问题”造成的。
为此,南非副总统普姆齐莱·姆兰博·恩格库卡6月初特意跑到了苏格兰,在国际新闻学会年会上与西方媒体直接对话。
恩格库卡指责西方媒体热衷于报道非洲的阴暗面,对非洲的战争和贫困大肆渲染;她要求后者不要再对非洲进行负面的概念化报道,而要多报道非洲大陆积极进取的消息。
“非洲大陆共有53个国家,2006年只有5个国家还陷入战乱,因此不能对48个国家的和平和发展视而不见。”
西方媒体的辩解
面对非洲领导人的指责,西方媒体也在匆忙辩解。
英国电视台4频道国际新闻主编林赛·伊尔桑说,只要非洲国家领导人允许,国际媒体自然要报道非洲的重大消息。
但是她也毫不客气地说:“这里发生战争,这就是新闻。那里没有战争,那就不是新闻。因此就对不起了!”她还辩解道:“我们对地震、饥荒等事件进行报道,这取决于新闻的本质,而不取决于是否在非洲或世界其他什么地方。”
观察家认为,由于非洲在全世界的地位低、影响小,所以有价值的新闻数量也会偏少,然而,西方媒体却热衷于捕捉非洲的阴暗面,尤其是对不屈服于西方压力的国家,如津巴布韦、纳米比亚、莫桑比克,更是进行大肆的负面报道,说穿了就是为西方利益服务。夸大非洲的阴暗面,其目的就是为干涉内政、挑起内战、掠夺资源、浑水摸鱼创造条件。
经过漫长的艰苦斗争,非洲国家终于在上个世纪推翻了数百年残酷的西方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但是,过去的殖民者却仍然希望看到非洲的混乱和战争,贫困和不幸。
西方媒体不可能对非洲国家进行“正面报道”,更不可能为非洲国家政府和领导人歌功颂德。
因此,一些非洲国家强烈要求一直自诩“客观”、“公正”的西方媒体把这一原则体现在对非洲的报道之中。也有的非洲国家对西方媒体采取了消极抵制的态度甚至强硬的措施,比如津巴布韦就公开驱逐进行歪曲报道的西方记者。
复兴非洲
翻开非洲的历史,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字眼:古老、富饶、苦难、无奈。非洲因为孕育了人类的始祖,所以古老;非洲因为出产了无尽的宝藏,所以富饶;非洲因为遭受了数百年残酷的西方殖民统治,所以苦难;非洲因为仍被桎梏在内乱、腐败、疾病和灾害中,所以无奈。
然而今天,一个新的名词即将属于非洲:复兴。这是属于9亿非洲人的梦想:梦想不再生活在难蔽风雨的简陋棚屋,梦想孩子不再成长于战争的阴霾,梦想不要有太多同胞在病痛和饥饿中挣扎、痛苦地死去,梦想获得作为人所应有的尊严和荣耀。他们梦想脚下的这片大陆获得新生,如同一个婴儿,茁壮成长,拥有活力。
这个梦想正在实现,就像每一个黎明的到来,近在眼前,势不可挡。非洲在通往繁荣富强的道路上已迈开坚定的大步,属于非洲的时代正在到来。
面积达3000万平方公里的非洲大陆不断传来令人欣慰的好消息:非洲国家领导人致力于良政,非盟作用增强,安全形势趋稳、地区热点降温、经济稳中有升。
尤其是非洲经济,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蛰伏期”后,开始呈现逐渐好转的迹象。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5月16日发表了《非洲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年非洲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8%,明年经济将增长5.5%。
莫桑比克总统格布扎认为,非洲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地区近年来的和平与稳定。南非总统姆贝基也强调,和平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只有保持长期和平与政局稳定,非洲经济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许多非洲专家认为,对非洲经济未来发展更重要的是外来投资和贸易,而非外来援助。他们相信,只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30年后的非洲也会像今天的中国一样让世界刮目相看。
伴随着贸易发展和投资的不断涌入,非洲大陆将会越来越被国际传媒所关注,非洲的形象也将大为改观。有关人士正在探讨在非洲联盟的框架之下建立泛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可能性,以向世人展示一个更有希望的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