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6月27日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作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他说,从审计结果看,2005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以“不怕得罪人”著称的中国“铁面审计长”李金华27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掀起新一轮“审计风暴”。 他在今年的审计报告中继续揭露中央部门在执行预算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也将重点向预算执行的制度建设倾斜。
中央部门查出违规金额55亿
李金华27日说,2005年共审计48个中央部门,发现违法违规问题涉及金额55.1亿元,其中2005年新发生的8.65亿元,占15.7%。发现预算编制不细化、批复不及时等预算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658.58亿元,其中2005年新发生的345.39亿元,占52.4%。
213人受党纪政纪处分
李金华透露,在对中央部门的审计中,有21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76人被依法逮捕、起诉或判刑。各部门、单位还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完善制度规定472项。
21个高等公路项目欠了农民16亿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27日说,去年,审计署在对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的审计中发现,有21个项目当地政府及征地拆迁部门截留挪用、拖欠和扣减应支付给农民的征地补偿,欠费共计16.39亿元。李金华说,这些欠费约占21个项目应支付金额的三分之一,当地政府或征地拆迁部门将大部分拖欠农民的费用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发放奖金或搞其他项目建设。
他指出,审计抽查已竣工通车一年以上的20个项目,有14个项目平均实际运营量只有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值的60%。“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为争取立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有意高估车流量,夸大预期效益。”
聚焦制度性漏洞
李金华27日在报告中还聚焦了中央预算管理的一大制度性漏洞:地方财政对中央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预算编报不完整,致使大批预算款执行脱离监督。去年被审计的20个省区市,有4200多亿元此类资金的使用“实际上脱离了省级人大的审查监督”。此外,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在下拨预算资金时存在内容交叉、资金多头审批安排的现象。
李金华针对以上漏洞和问题,提出一系列整改意见,其中包括:鉴于目前中央补助地方支出已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57%,占地方财政支出的45%,因此改进中央补助地方支出预算编报方式迫在眉睫,以使所有公共财政资金置于监督之下。
财政部被“审出”5大问题
李金华说,财政部在具体组织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过程中较好地履行了职责,中央预算编制的质量、执行的效果和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
——财政部2006年3月受国务院委托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报告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时,少报一项政府性基金2004年底结余21.12亿元,2005年收入5.06亿元、支出2.57亿元,年底结余23.61亿元。不符合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专用基金应当实行预算管理”的规定。
——2005年,财政部在政府性基金自身的收入能够满足支出需要的情况下,仍从预算内安排15亿元。这一做法不利于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益。
——2005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一笔不良贷款时,财政部在其实际发生费用4552万元的情况下,同意其按回收现金8.54亿元的18%提取委托手续费1.54亿元。这一提取比例是信达公司实际费用率5.29%的3.4倍,是2005年财政部下达该公司考核费用率6.21%的2.89倍。
——2005年,财政部批准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按上年税后可供分配利润17.54亿元的39%,提取公益金6.84亿元,不符合公司法关于法定公益金按税后利润的5%至10%提取的规定,导致该公司多提公益金5.09亿元。
——2005年,财政部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上缴的所得税中退库100亿元,弥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炼油项目亏损。这种暗抵收入的做法违反了“收支两条线”原则,缩小了中央财政收支规模。财政部应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安排这部分资金。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