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苏琳 实习生孟楷电自拉萨记者周蕾
火车站
昨日首通公交车
昨日14时30分,记者乘出租车前往位于拉萨南郊的堆龙德庆县柳梧乡,新竣工的拉萨火车站就坐落在那里。
6月26日初到拉萨时,记者欲打车去宾馆,在拉萨开了三四年出租车的甘肃小伙儿报价10元,遭到“宰客”质疑后急得大叫:“这里都是这样,没人打表,在市内走多远都是10元。 ”此后的经历让记者得知此言非虚。去往拉萨南郊,车费浮动价较大,需要砍价。从50元讲起,最终成交价35元,单程时间约20分钟。
出租车司机名叫樊召武,四川隧宁人,到拉萨做出租车生意已经5年。“拉萨火车站所处的位置以前是一片田地,但是现在,那里已经是柳吾经济技术开发区。”樊召武说。出租车沿着新建的柏油马路疾驰。这条便道刚刚投入使用一个月左右,以前全都是土路。灼人的阳光晒在腿上有些刺痛,山峦起伏,路边有士兵在植树。
“那是新建的立交桥,也是拉萨的第一座立交桥。”樊召武指着不远处一片工地说。明年该立交桥竣工后,从拉萨火车站出站的游客可乘车从该桥直抵拉萨市内。此前,出站客人将从便道入市。
一路彩旗飘扬,花团锦簇。云团下一栋白、红相间的高大建筑在骄阳下熠熠生辉,这就是拉萨火车站。
拉萨火车站的外观、颜色酷似布达拉宫,藏族风格非常浓郁。内部设施现代、精致、周到,吸氧室能同时容纳40人,出站口附近还有一面墙的巨大浮雕,主色调为黄色的巨型浮雕呈现的是西藏自治区旅游图。
火车站前耸起高高的木架台,十余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一名在台下休息的藏族小伙子告诉记者,这是通车当日庆典时要用的主席台。
几个藏族女子专心地用黑色硬毛刷清扫火车站前的青白砖。“刚刚铺好的砖缝里有很多土不好清理,需要人工来做。”一名戴着头巾的年轻藏族女孩儿腼腆地说。
火车站周边色调明快干净,几处正在后期处理的绿地上工人们紧张地忙碌着。右侧8个公交站如纵向跑道般整齐排列,每个站台均有一部磁卡电话,两名身着藏袍的男子小心地摸着按键讨论:“听说一插卡就能打电话了。”
昨天清晨8时,91路公交车准时从拉萨公交总站出发,开往已经竣工的拉萨火车站。这是该条公交线路首日试运行,它也是目前唯一一条直达拉萨火车站的公交车。“这条线路主要服务于火车站出入站的旅客。”一名中年女乘务人员告诉记者,昨天共有4辆91路车投入运行,票价每人一元,“现在末班车时间还没有最后确定。火车站正式运营后,车次肯定会增加,同时始发时间也可能提前。”
经商者
“有铁路当然好,价格会便宜”
从昨天9时10分开始,拉萨下起了小雨。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奔跑躲雨,身着藏袍、手摇经轮、满头白发编成短辫的藏族老妇人安然缓行。中午拨云见日,傍晚6时30分天边乌云压来,一道白色闪电后狂风骤起,又是一场细雨。
拉萨市雪新一村路上一间诊所的程大夫告诉记者,拉萨很少有大雨,“市内下雨,雪山上就会下雪。”
由于缺氧引起剧烈头痛,记者来到程大夫的私人诊所输氧,缓解如期而至的高原反应。拉萨市内随处可见这样的应急小诊所,许多宾馆也为客人提供氧气袋,25元一个。
记者的临床病友,是四川绵阳人刘先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做丝绸生意,2000年后,他将生意做到了西藏。“拉萨的丝绸、布匹几乎都是从平原运来的。为了降低运费,我们先将丝绸制成品装上火车皮,由西宁运往格尔木,然后只能选择用汽车转运拉萨,因为青藏铁路格尔木到拉萨段还未通车。”刘先生说。
川藏公路比较难走,需要翻越高耸入云的唐古拉山,因而刘先生选择了青藏公路。现在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之后,他的成本将降低,危险性也将大大降低,而且可以一次装车。
现在由于交通不便,大部分物资从平原地区运至高原,渠道不畅,因此拉萨当地物价偏高。拉萨本地几乎不出产水果,大棚有部分蔬菜,但是市场上许多蔬菜品种还是依靠外部运抵。“这个季节,拉萨的青豆角最贵时卖到10元一斤。”
刘先生说,最近几年,拉萨的基本设施建设有很大改观,各路投资者纷纷把目光投向这里。“青藏铁路通车后,肯定会带来竞争,降低运输成本,融化一些紧缺物资的价格坚冰。”
林廓东路上一家水果店的当地老板娘告诉记者,该摊位上的水果货源来自四川成都,除了一部分使用公路运输,不易存放的高档水果只能空运。这里的葡萄6元一斤,在大连地区常见的丰水梨卖到6元一斤。“有铁路当然好啦,价格会便宜。”
“高原红”
亮相
据介绍,为了迎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试运营,青藏铁路公司对84名乘务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了基础英语、国际礼宾常识、少数民族习俗和礼节等方面的内容。因为长年在高原工作,这些女乘务员的面颊上都带着两抹美丽的红晕,笑起来十分灿烂。铁路通车后,她们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原红”。
新华社记者嘎玛摄
藏族女孩
盼圆“火车梦”
拉萨市的商业区比较热闹,平日熟见的真维斯、班尼路、恒源祥大招牌上面,全部都有一行漂亮的藏文注释,沿街绝大多数商家招牌都如是设计。
布达拉宫旁边是拉萨邮政局。大厅里醒目的展板上提示:《青藏铁路竣工纪念珍藏品》已上市。集邮品柜台前人气始终挺旺,由于此次中国集邮总公司、西藏自治区集邮公司、拉萨集邮公司推出的青藏铁路系列珍藏品限量发行,囊括青藏铁路竣工新票、青藏铁路开工小型张、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邮票等有关西藏重大历史事件的藏品,且《青藏铁路开通套装》豪华珍藏册、《世纪创举青藏铁路》精装卡书仅在拉萨限量发行50套,引得众收藏爱好者争抢。一名四川口音的女子小心地拿出一个大信封:“老公特意让我从银行提款来买。”
邮政局有两处文字提示特别有意思,一是门前的工作时间牌,不似大连服务业标注的界限清楚,而是夏秋营业时间为××,春冬营业时间为××。每个柜台前都有一条没有任何落款的相当直白的标语:当心骗子,当心小偷。
小昭寺门前是拉萨繁华的特色商业街之一。三名游客打扮的记者走进光线柔和的“小昭寺餐馆”,五桌藏族装束的客人齐齐回头,“目送”记者入座。每个客人在这里的悠闲都神圣不可侵犯,服务员宁可搬动桌子腾出空间,也不肯让前面的老者挪一挪椅子。
一位五六十岁的藏族老人头围红头巾,身着黑色藏袍,手拿一米多高的经轮慢慢摇,另一手端起香甜的酥油茶沉静地啜着,面对记者的镜头慈爱地笑着。绝大多数藏民们对外地游客合影的要求从不拒绝,不问原因,不索要相片。几乎所有记者接触过的老藏民都没有见过火车。
皮肤黝黑的藏族小伙康嘎桑坡脖子上悬着一粒猫眼石,手上戴着红珊瑚戒指,穿着黄夹克。在记者与藏族老人费力地交谈时,他走上来用英语帮忙“翻译”。
康嘎桑坡几乎不懂汉语,他在印度经商时学了一口流利的英语。“青藏铁路能为我做饰品生意的兄弟省下一大笔路费和时间。”他说,似乎是怕记者不信,他当场掏出了哥哥的身份证。
康嘎桑坡的哥哥每年都要频繁地往来于四川甘孜和拉萨之间。每次都需要乘汽车从甘孜到青海西宁,转车至格尔木,再乘车至拉萨。
“我从来没坐过火车。”今年即将从咸阳民族学院历史系毕业的22岁藏族女孩达娃旦珍说,自己最盼望坐一次火车,观看沿途风光。虽然她生在日喀则,却从没有机会完整地看到青藏高原壮观的自然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