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公里就有一名队员的身影 侯丰车队走近青藏铁路义务护路队
来源:CCTV中国法治报道
中国法治报道《移动七昼夜》侯丰车队6月27日西藏那曲报道:车队离开青藏铁路的终点——拉萨,一路向北来到了海拔4600多米的那曲县罗马镇。青藏铁路新建的格拉段全长1110公里,而西藏那曲段的区间就占据了510公里,其中还有138公里的无人区,要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对这样一段铁路进行维护,难度可想而知。 在罗马镇,侯丰车队对当地一支义务护路队进行了贴身采访。
队员驻地上演“空城计” 镇长详解吃穿住行
在罗马镇镇长班觉罗布的带领下,侯丰一行来到了护路队的驻地——铁路工作站,让侯丰一行感到意外的是,在护路队员这个“家”里,竟然空无一人。原来这段时间队员们已经“倾巢出动”上铁路路基护路去了。
在这个简陋的铁路工作站,候丰看到,队员们睡的是四张简易的床铺,照明用的是一种汽灯,烧水做饭取暖用的是一种牛粪炉。候丰摸了一下炉上的水壶,已经一片冰凉,看来队员们出门已经很长时间了。侯丰在这里还看到了队员平常吃的酥油茶,镇长班觉罗布介绍,队员晚上就是喝点酸奶,吃点干肉,然后吃点饼子之类的。侯丰还打听到了义务护路队员的作息时间,护路工作是24小时不间断进行,到了晚上以后,会适当安排轮休,一般是每两个人值守四个小时,而每名护路队员平均要负责一公里左右的护路任务。尽管工作条件艰苦,劳动强度也不小,但队员的这些工作全都是义务的。
079号护路员多桑和他的梦想
经过一番探营之后,侯丰车队对于护路队员更添神秘和敬意,他们强烈要求去看望一下这些护路使者。在镇长的带领下,侯丰一行很快就远远地看到了一处涵洞边站立着两名护路队员。就在今天的几小时之内,侯丰一行可以说是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天气,时而雨雪交加,时而刮风不止,时而烈日当空,而这样的恶劣天气对于护路队员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护路队员义务承担起了如此艰苦的护路任务?侯丰希望从护路队员口中寻找答案。
在镇长的介绍下,侯丰认识了罗马镇15村的护路队员多桑。侯丰注意到,多桑身上配着那曲县护路员的上岗证,他的编号是079号。多桑告诉侯丰,青藏铁路的修通给家乡带来很多的便利,自己心里很高兴,作为一名党员,非常愿意主动站出来维护好铁路的安全,保护好国家的财产。现在,多桑每天除了吃饭的时间以外,几乎全部时间都在守护这条从自家门口修过的铁路,小到路基上的螺丝螺母,大到铁路边的光缆,他都在仔细看护着。
据镇长介绍,从青藏铁路开工建设的那天起,罗马镇一些党员和团员就自发组成了护路队,他们每人分工一公里,在放牧之余义务地承担起了护路工作。如今在罗马镇的铁路线上,像多桑这样的义务护路员已经增加到了20多名。
每一公里都会有一个义务护路员的身影
这样一支义务护路队,在青藏铁路的整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是一支什么样的力量,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今天,侯丰就此采访了西藏那曲地区综治办协调室主任张军虎。张军虎说,青藏铁路的护路工作既有义务护路联防队,也有专业护路联防队,义务护路联防队员是一支重要的辅助力量。张军虎还透露,那曲地区年龄最大的一位义务护路队员已经70多岁了,不过遗憾的是这位老人今天正好在200公里外的安多县巡逻,不能采访到他。张军虎说自己曾经见到过这位老人,还有过一番对话。他问老人这么大年纪还从事护路工作,准备干到什么时候。老人回答说,我干到死也要把护路联防工作做好。
侯丰今日感言
“今天我们一行从拉萨开车到那曲,300多公里的路程,却经历了一年四季的气候现象,而对于义务护路员来说,他们更大的考验却是在漫长的冬季、高海拔和恶劣的气候,此时此刻站在这海拔6400米的铁路线上,我感觉格外的踏实,因为每一公里都会有一个义务护路员的身影。”
(中国法治报道《移动七昼夜》侯丰车队记者侯丰、张汉明、徐平、绽晓棠、张成、岳宗辉,西藏电视台协助拍摄。明天请看小撒车队从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风火山隧道发回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