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LNG一期工程深圳投产
中澳总理出席投产仪式,该项目将向珠三角五个城市输送天然气
位于深圳大鹏湾的我国第一个LNG(液化天然气)试点项目——广东LNG一期工程今日将正式投产。据新华社6月20日消息,中国总理温家宝和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德华将共同出席投产仪式。 这个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后,将每年向深圳、佛山、广州、东莞、惠州和香港5个城市稳定供应液化天然气370万吨,其中七成左右的天然气将用来发电,下月,深圳将有首批市民率先用上这种清洁能源。
第二船液化天然气抵深
广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输气干线项目(以下简称广东LNG站线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引进LNG项目的试点,1999年12月获国家批准立项,2003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于2006年6月底竣工投产。建设和经营实体为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由11家中外企业股东组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最大股东,英国BP石油公司为合作的外方,澳大利亚ALNG集团被确定为最终资源供应方。该项目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进口LNG,按照国际通行的25年“照付不议”惯例签订合同,项目投产后25年间,每年将稳定供应广东省370万吨LNG,供应广东省电厂发电、城市民用、工业、商业用气。
今年5月25日,首船液化天然气(LNG)由澳大利亚运抵深圳大鹏接收站码头(本报曾作报道),经过一个月的网管试运行,广东LNG一期工程今日正式投产。新华社6月20日提前发布消息说,应我国总理温家宝邀请,澳大利亚联邦总理约翰·霍德华6月27日至29日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访问期间,两国总理将在深圳进行会晤,并共同出席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投产庆典仪式。深圳官方报纸和电视台报道,澳大利亚总理霍德华已于昨日傍晚抵达深圳,市长许宗衡等官员到机场迎接。对于今日将举办如此高规格的投产庆典仪式,参与广东LNG一期工程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异常兴奋。记者昨日到现场采访时了解到,如何有效、合理、安全用好气,是该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有关工作人员对工程正式投产充满信心,“经过一个月试运行,没有出现问题!”这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今日的投产仪式上,还将有第二艘来自澳大利亚的LNG运输船靠泊大鹏接收站,给中澳两国政府总理共同参与的庆典仪式锦上添花。
约有三成用于城市燃气
据大鹏液化气公司相关人士昨天向本报记者介绍,广东LNG项目一期设计能力为370万吨/年,工程主要包括两个16万立方米LNG储罐以及与其配套的、全长385公里的输气干线。所输送的液化天然气产自澳大利亚,通过船舶运输,在深圳大鹏接收站进行装卸、储存、汽化后,天然气通过输气干线管网(一期),输往深圳、东莞、广州、佛山、香港五个城市以及惠州、前湾、珠江、美视、深圳东部五座电厂。而经过气化后的液化天然气输送到各城市门站后,经城市管网送达千家万户。预计7月初,广州、深圳、东莞、佛山4个城市的居民将率先开始享用清洁环保质优价廉的LNG,其中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市内燃气网罐管基本按天然气的参数设计,稍加改造即可直接使用天然气。据透露,LNG项目约有70%用于发电,其余的30%则用于城市燃气。
昨日,记者在紧挨着大鹏LNG的东部电厂采访时了解到,在广东LNG项目一期工程投产的同时,深圳东部电厂也将同期投入生产。东部电厂同样位于龙岗区大鹏镇秤头角,是LNG试点工程总体项目的配套工程之一,2004年开始建设,建成后将由广东LNG专门供气发电。现场有东部电厂工人正在为施工后裸露的泥地铺草、绿化。有关负责人透露,东部电厂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建设,“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天然气”。据介绍,东部电厂一期工程有3×39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年需天然气50万吨左右,届时由广东LNG供气。除了东部电厂,广东LNG供应的惠州、前湾、珠江、美视等四家电厂都已经做好准备,与LNG同时投产后,它们即可投入生产,采用天然气发电。
将缓解广东能源压力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广东是能源消费大省,但能源资源匮乏,自给率不到10%,目前90%以上的能源需调进和进口,每年除外输大量煤炭外,还需进口大量燃油和液化石油气,于是近两年来屡次出现“气荒”、“油荒”现象。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环境日益恶化,酸雨频率近50%,还有扩大趋势。LNG项目一期工程供应的五个电厂装机容量近40万千瓦,建成后能有效缓解广东乃至周边地区能源供应不足状况,改善能源结构。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要建设的广东LNG二期工程设计规模700万吨/年,在大鹏增加一座储罐,接收站港址内建可停靠14.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的专用泊位一个,目前已经完成一半工作。此外,二期还将在珠海建一座LNG接收站和相应输气干线,项目建成后,将与深圳大鹏LNG接收站互为补充,输气管道连接,形成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连通的“∩形(马鞍形)”天然气输送网络。在一期的基础上,二期还将增加中山、江门、珠海、惠州等城市用气。
本报记者 张璟 杜雅文刘延春
图:
昨日下午,投产在即的LNG一期工程基地井架点燃了明火。 本报记者 徐文阁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