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节目:审计署官员解读审计报告
主持人:您好,欢迎收看《新闻会客厅》。按照惯例每年的6月下旬,审计署审计长都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年度审计工作报告,2003年度,李金华审计长做的那份审计工作报告在全国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甚至有媒体概括它为审计风暴,从那儿之后,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在关注,在等待这份报告的公布,想看看今年审计署又点了哪个单位的名字,点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今天下午,李金华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了2005年度审计工作报告,这一次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呢?今天演播室就请到审计署法制司的司长王秀明,王司长曾经多次参与起草过审计工作报告,并且参与了审计法的修订工作,欢迎您王司长。人们会按照惯例,按照一种常规的思维方式,拿到今年的审计报告的时候,很自然地跟以往一样,就在里面找,看审计署点了谁的名字。
虽然在审计报告的第一部分单独提到了财政部和发改委,但是通篇看来,“不点名”是今年审计报告的一个改变。
在以前的审计报告中,一大批中央部委的违法违规问题被曝光,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水利部、科技部等中央部委就曾经在审计报告中榜上有名。38个中央部门,被查出的各类违规问题金额总计90.6亿元,他们的名字也都被一一列入。而在审计报告之中措词也很严厉,很多问题在审计报告中用“疏于管理”、“问题严重”形容。国家职能部门的违规行为被公然点名,一下子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也被媒体称为“审计风暴”。
而今年的审计报告中却难以看到具体部委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宏观的共性的表述,比如这种不点名的改变是否意味着,从今年开始,被称为“审计风暴”的审计报告开始温柔变脸了呢?
主持人:看到这样的一种对比之后,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你们审计署可能往年的名点多了,今年受到的压力大了,所以自然就缩手缩脚?
王秀明:应该说不是这样的。没有过多地点名是今年的一个特色,这主要是根据最近修改通过的《审计法》的一些要求做出的变化和调整。
主持人:这种区别很自然就会让人们有疑问,是不是你们受到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所以才做出这样的选择,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王秀明:不是压力的问题,只是在报告的写法上,在体例的安排上,按照新修订的《审计法》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我觉得报告更加理性,更有利于对这些问题的揭露的层次更加深,问题更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