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已走过一周年,一直走在股改前列的上海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也进入收尾阶段。日前,负责上海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工作的上海市国资委有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专访时称,已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已达到69家,涉及总股本496.73亿股,占应股改公司的97.89%。
72家只剩3家未股改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上海国有上市公司股改的真正启动源于去年6月。
2005年6月3日,在上海上市公司工作会议上,冯国勤副市长明确了上海推进股改的要求,市国资委随即上报了首批三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上港集箱、东方明珠及申能股份参加第二批试点。
此后,股改全面铺开。市国资委全面梳理、分类排查,以每周3至5家的速度推进股改。
截至今年6月25日,上海地区72家需股改的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已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的达到69家,涉及总股本496.73亿股,占应股改公司的97.89%。其中,已通过表决的59家公司流通股赞同率平均为88.74%,总体赞同率平均为98.61%。
在72家需股改的上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目前仅有ST大盈、开开股份及上电股份等3家尚未股改。
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应尽量在6月30日前进入股改程序。据了解,上电股份由于第一次股改方案被否,按规定需在三个月后方可提出第二次股改。
而ST大盈及开开股份是股改“困难户”。国资委人士表示,绩差公司应该先解决自身的问题,才能再与投资者沟通股改的问题。由于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所以,不能简单地以某个节点来判断股改成功与否。
国资委人士指出:“上海市国资委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方向不变、目标不变、政策不变’的要求,把股权分置改革同产业升级、国资调整、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年的努力,随着G股时代的到来,中国证券市场脱胎换骨,在市场转折的重要阶段,我们正积极迎接上市公司创新发展阶段的到来。”
后股改时代管理思路
在股改初期,上海市国资委就要求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抓住股改契机,使金融创新与国资国企改革总体战略结合起来,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结合起来,与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结合起来,与调整壳资源配置结合起来,与加快优质上市公司发展结合起来,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结合起来,加快上市公司重组改革步伐,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在股改进程中,上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实践中探索了多种股改模式。如在东方明珠的股改中,形成了募集法人股“两不对价”模式;在海立股份股改中,形成了B股不参与对价模式;在ST中西股改中,形成了以资产重组为对价的模式;在广电电子、隧道股份的股改中,形成了以资产置换突出核心主业的模式,实现上市公司核心业务的转型或集中;在光明乳业的股改中,结合股权重组,同步完成了外资股东达能集团的股权收购等。
进入后股改时期,上海市国资委提出了在前期部分公司利用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的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推动本市国有上市公司后股改时期金融创新工作。
今年4月27日,电气集团所属上海集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4.50亿港元,为创新工作拉开了序幕。
进入5月份,申能股份率先实现二级市场增发。申通地铁、海博股份非公开增发、益民股份二级市场配售等,目前也在实施过程中。
国资委人士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国资委将在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取得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国资“十一五”规划和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部署,以推进“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为主要方向,把“六个结合”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充分体现国有资本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提高国有资本的流动性,通过并购重组促进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探索多种创新方式和金融工具,探索国有企业考核激励方式创新,完善后股改时代的国有股权监管体系,促进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据了解,目前,上海市国资委正在进行《后股改时期上海国资管理研究》的课题论证,这也为下一阶段即全流通时代国有上市公司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该课题的主要内容是股改前后宏观环境的分析;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加强对国资布局结构的调整;如何加强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