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田雨、张宗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28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专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说,专利法的实施起到了鼓励创新的作用,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仍然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明专利的数量少、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数量更少。
专利法实施以来,来自国内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三类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仅占19.9%,而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占86.6%。而且,来自国内的发明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中药、软饮料、食品和汉字输入法等领域,而来自国外的发明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
——企业专利申请少。
1998年至2003年,我国企业占国内专利申请总量不到30%,虽然出现了华为、海尔等一批专利大户,但全国有99%的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一些有创新实力和潜能的企业、地方乃至高技术园区,也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国资委监管的166家中央企业,平均每家累计申请专利226件,不及国外一些大企业年均申请量的五分之一;上海32万多家企业,申请过专利的不到3.5%,累计申请专利在10件以上的仅占其中的10%;北京中关村园区14000多家企业中,申请专利的也仅占12%。申请国际专利的,多为科研院所和大学。
——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
我国高科技领域中的发明专利,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如无线电传输、移动通信、半导体、西药、计算机领域,来自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分别占93%、91%、85%、69%、6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国产手机、计算机、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支付给了国外专利持有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涉外知识产权争议频发,从DVD、彩电、摩托车,到数码相机、MP3芯片、汽车和电信设备,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众多产业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成为我国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严重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