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背景:全球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灾、旱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升高……人类在谋求发展、积累财富过程中,违背生态规律,过度消耗资源,正使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6月24日,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经济事务委员会等部门在浙江仙居县举办了中国绿色财富论坛,倡议“让财富与绿色同行”,并发表了《关于绿色财富的仙居宣言》。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杨哲华
嘉 宾:
祝列克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孙 健 国家林业局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
张坚钟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任青山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
以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基础
主持人:“绿色财富”的准确涵义是什么?
祝列克:“绿色财富”就是以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基础创造的财富,包含绿色物质财富和绿色精神财富。从总体来看,这个概念有三层涵义:
一是在财富的性质上。这种财富是“绿色”的,即生态型、环保型的财富,亦即无公害、无污染、可供人们安全享用的财富产品。这是“绿色财富”的本质属性,它推动了绿色生态产业的蓬勃兴起。
二是在财富创造与积累的方式上。“绿色财富”是在保护生态与环境的前提下,采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式生产的。
三是在财富的流通方式上。“绿色财富”作为商品形态在市场上出现,要求对人体无害、对生态环境无害。在绿色消费时代,消费者手中的钞票实际上就是对商品的“选票”,消费者的选择将成为企业兴盛与衰亡的航标。这也促生了绿色产品标志,产品如果拥有权威部门审查认证颁发的绿色标志,更能获得消费者信赖。目前,绿色标志制度已在国际市场上大行其道,在国内市场上也呈加快发展态势。
社会生态意识觉醒的标志
主持人:目前倡导“绿色财富”有什么意义?
祝列克:“绿色财富”理念的产生,是社会生态意识觉醒的一个显著标志,在人类选择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倡导全社会树立“绿色财富”理念,让发展绿色经济成为解决资源短缺和生态保护难的突破口,使中国社会经济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绿色财富”理念对生态与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已经引发了财富创造方式的变革。工业上出现了“清洁生产”,农业上出现了有机食品生产,我国已在江河源头及所有生态脆弱区禁止天然林木采伐,生态旅游产业正悄然兴起。
任青山:“和谐”应是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必然结果,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核心层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它必须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才能产生和发展。没有平衡的生态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不能生存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会变成空中楼阁。因此,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没有生态和谐的社会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如何创造“绿色财富”
主持人:目前,应该如何创造“绿色财富”呢?
孙健:要做大做强林业。林业是一个跨越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集群,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提供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行业。它是朝阳产业,更是富民产业。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山区发展的希望和潜力就是发展林业。
祝列克:林业的最大优势正是能为人类创造并汇集无比珍贵的“绿色财富”。我国现有林业用地43亿亩,利用率仅为59.77%。目前,每公顷森林和人工林蓄积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还有8亿亩可治理的沙地和近6亿亩湿地,三者合计相当于耕地总面积的3倍多,发展“绿色财富”的前景十分广阔。
植树造林不仅具有防灾减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稳定高产的功能,而且还能发展果品、竹业、桑蚕、药材、木本粮油、林木种植和种苗等传统林业产业,及森林旅游、森林食品、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新兴林业产业,这都是不容忽视的“绿色财富”。我国现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万多种,其中很多物种可以开发成大产业。
我国农村大约有1.2亿剩余劳动力,身居山乡的农民具有从事林业生产的多种便利条件。林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会不断增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特别是其改善生态、创造“绿色财富”的功能,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张坚钟:发展生态旅游也是创造“绿色财富”的一种方式。目前的生态旅游发展大都停留在初级阶段,忽视了生态资源保护。一些地区开发旅游资源,缺少必要论证和整体规划,盲目进行探索、粗放式的开发,已经造成许多不可再生宝贵旅游资源的浪费和损害。
树立生态保持第一的思想
主持人:发展林业创造“绿色财富”过程,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祝列克:一定要处理好兴林与富民、改革与发展、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例如福建从2003年开始,在林业“三定”、放权让利等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还山、还林、还利于民,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林农和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过去是“赶着农民种树,管着农民砍树”,现在由“要我造林”变成了“我要造林”,“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成为林农的自觉行动。2005年,福建全省造林突破200万亩,比往年翻了一番;全省林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72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920亿元。
张坚钟:发展生态旅游,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生态保持第一的思想,对旅游区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对策需要真正落实到每个地区。同时,坚持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加快自然生态公园建设和自然生态旅游设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