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成为广东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6月27日佛山举行的广东省体育产业研讨会上,广东省体育局局长杨迺军谈到:“2010年,广东体育产业增加值将占全省GDP的1%。 ”
广东体育产业初具规模
随着广东经济的高速发展,体育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据统计,2002年体育产业总产值250.13亿元,增加值为67.9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5%。从业人员总数为54.46万人,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1.3%。2002年全年营业总收入达到了18.93亿元,增加值15.69亿元,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十五”期间,广东共发行彩票118亿元,筹集公益金36亿元,居全国之首。
近年来,广东省成功举办了中巴足球对抗赛、中美篮球对抗赛、中日功夫擂台赛等商业比赛。这些大型赛事、职业俱乐部和健身服务企业不仅创造了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带动了旅游、餐饮、电信、交通等众多行业的发展。
广东省还是世界体育用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共有专业体育用品生产企业504家,集中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厂家,一些著名的国际品牌都在广东设立生产工厂。从1999年开始,广东省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广东(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已经成为连接生产、流通和用户的桥梁,展示成果、技术交流、引导消费的平台。
宏观组织体系缺位 微观结构失衡
广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
据杨迺军介绍,体育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国内对体育产业的重要理论问题还存在一定争议,政府在发展体育产业中的作用等重要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故此,体育产业化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未作为一项重点产业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缺乏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服务体育市场的管理体系、法规体系。
宏观组织体系的缺位,导致体育产业发展微观结构的失衡。首先是体育产业结构失衡,体育用品产业比重远远大于体育竞赛表演和健身服务产业。其次是区域产业发展失衡,珠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占广东全省的91.47%,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相对滞后。再次,体育产业投资结构失衡,在现有的体育场馆资源中,国有经济成分占88%,非国有资本所占比重太小。并且,广东省目前还没有资产规模较大或产品多元化的体育产业集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总量急速放大。体育消费将成为消费热点,作为拉动和刺激经济增长的条件已经具备。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以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行将为广东省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打开市场大门广纳民间资本
为促进广东体育产业发展,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广东省将积极构建体育产业的工作体系。在政府的宏观管理下,完善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支持各类企业和组织进入体育市场,充实市场主题。政府将降低社会团体、个人兴建体育设施和投资体育产业的门槛,通过积极的财税、金融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在体育健身服务、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领域参与投资,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与此同时,实施产业品牌工程,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与示范作用。杨迺军介绍,广东省下一步将重点打造三个品牌:一是办好每年一届的泛珠三角汽车集结赛,构建9省2区体育交流合作平台;二是花大力气做大做强每年一届的体育用品博览会;第三个品牌是大型体育赛事。大型体育赛事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强大引擎,广东省将大力经营开发2006年省运会、2007年民运会、2010年亚运会,以及深圳正在申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综合性赛事。今后还将抓好中超、中甲、CBA联赛的市场培育。通过策划国内外知名体育组织、企业和体坛精英聚集广东,以吸引全球资本经营开发这些赛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