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报道本报记者 姜晶晶站在中山陵梅花谷南侧大门,潺潺流水、绿树、仿古小亭、青石小路……谁能想到这里在两年之前还是一片随处搭建的违建区。2004年2月,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对中山陵风景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计划投资40亿元,用4年的时间使整个风景区“显山、露水、现城”。 景区内13个自然村、9大居民片3729户的居(农)民和31家工企单位要为整治腾挪地盘,拆迁建筑总面积达67.5万平方米。截止到目前,已有3400多户居民从中山陵风景区搬出。
老弱病残优先住低层
拆迁最重要的就是让拆迁户们有房可住。2006年6月6日上午,来自前湖、卫桥、韦陀巷三个片区的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第一批搬迁的拆迁居民兴高采烈地走进在卫岗临时设置的工作点,参加南湾营二期经济适用房的选号。此次共提供1136套新房,经济适用房均价为2050元/平方米,而在今后几年,南湾营还将再建更多的经济适用房,保证中山陵环境整治工程中每一个拆迁困难户1:1的“居者有其屋”。“家里有孤寡老人、下肢残疾、双目失明、精神病史、卧床不起等情况的拆迁家庭,在选房时尽量安排多层住宅中的一层或小高层住宅中的1-2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拆迁前动迁人员为铁匠营、钟灵街片区所有被拆迁居民建立的一份家庭档案,详细摸清每家每户的情况,为了保证让每一户都能选到自己满意的住房,选房中融入了人性化操作还包括,即使是拥有优先选号权的家庭,如果满足供应三套以上的,在优先挑选一套后,其余的也要服从整体安排,以保证最有需要的家庭尽量能住进符合需求的房子。目前南湾营二期经济适用房正在进行主体建设,年内有望封顶,明年6月首批拆迁居民将拿到钥匙实现入住。根据规划,南湾营经济适用房项目总面积为100万平方米,分6个组团,未来还将提供10000套左右的住宅。
3000多拆迁户无一上访
“儿子下岗都十多年了,真没想到拆迁还能帮儿子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家住东洼子14号的田广奎乐呵呵地说,“原以为他们都是随便许诺呢,没想到真的都兑现了。”田广奎的儿子田红兵已经下岗十多年了,一家人仅靠家门口几亩田过日子,一旦拆迁,就断了一家的生活来源,拆迁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答应帮他找份工作,不到一个礼拜,田红兵就接到了月牙湖花园当保安的录用通知,“他们这么守信用,我搬家也高兴。”6月10日,玄武区还在孝陵卫街道办事处召开了专场招聘会,2000多个岗位让拆迁群众看得眼花缭乱,当场签订意向500多份。在拆迁工作一开始,中山陵园管理局和玄武区就在机关里开展了“找亲戚”活动,“亲戚之间比较好说话,容易增加信任感。”玄武区副区长顾小荣介绍,在铁匠营片区,有17户拆迁户与街道干部或中山陵园的职工有亲戚关系,目前已有16户签协议并拆除房屋;钟灵街片区有24户拆迁户也因沾了亲戚关系全部主动搬迁。在做好各种服务的同时,动迁人员还严格把握政策尺度,坚持一期二期、先拆后拆都是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今年4月,我市出台了国有土地拆迁奖励新标准,拆迁指挥部及时研究办法,做好政策的衔接过渡,确保了拆迁工作的平稳顺利,3000多拆迁户无一例上访。
拆迁让失和父子和好
熊志宏在一次房屋测量时不慎被生锈的铁钉扎伤脚底,到医院打了一支破伤风针后就马上回到了工地;李正才感冒发烧连续吊水8天,每天只要拔完针,他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工地;陆勇和邓雯刚办完婚事,夫妻俩就双双到拆迁工地,由于分管不同工作,两人每天连见面说句话都变成了一种奢望……在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拆迁项目中,替代以往行政权力的是拆迁方的人性化服务。小卫街一家拆迁户吴某与父亲20多年赌气不说话,在拆迁过程中,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为父子俩牵线搭桥,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化解矛盾,使他们重归于好,搬家后,父子俩专门给动迁工人员送来了“和谐见真情、服务暖人心”的锦旗。继一期工程2000多户居民顺利搬迁后,二期工程拆迁于3月10日正式开始,目前,铁匠营和钟灵街两个片区已近1000户,进入扫尾阶段。下月,王家湾片区开始进场拆迁,到10月,3700多户居民的全部搬离将为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的拆迁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