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初去了13个,如今回来9个半……”2006年6月18日,济南一家宾馆内,10个年轻人匆匆从火车站赶来,这些满身尘土、大汗淋漓的人一见面,就紧紧相拥在一起。悄悄数了数人数后,有的人开始落泪了。
他们都是从遥远的西海固回来的,2005年5月18日,在由本报和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山东三箭集团联合发起的“牵手西部——山东赴宁夏志愿扶贫接力计划”中,有13名志愿者远赴宁夏西海固地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转眼间一年时间过去了。一年的时间里,每个志愿者心里都藏着许多真挚而感人的故事。本报今天推出长篇通讯《在西海固的日子》,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志愿者们的故事。今天是上篇,明天将刊出下篇。 西海固常常停电,志愿者们只能点着蜡烛备课。 (志愿者徐继刚提供)学生写给李论的信。(李论提供)
常本苓
她选择永远留下,因为爱情,更因为对西部的感情和责任。
来自济南市平阴县的常本苓是13名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今年才23岁,她选择了永远留在西海固。
2005年5月18日,刚到宁夏的常本苓被分到银川市下面的月牙湖乡回民中学,分到初三年级教化学,要带好几个班,日子单调而辛苦,常本苓起了一嘴燎泡,就在这时,同校的一位老师开始悄悄照顾起常本苓。
30岁的侯老师是教体育的,他是本地人,家里条件一般。去年6月的一天,他很偶然地在办公室里提起母亲经常腿疼。那时候常本苓刚到学校一个月,几乎和侯老师不认识,但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的常本苓仍然主动提出给老人治病。
就这样,被常本苓好心所打动的侯老师开始追她,但常本苓犹豫不决,接受了侯老师,就意味着要接受贫穷的西部,这分感情太沉重了。
2006年6月16日,常本苓到了必须决断的时候,她默默收拾起行李,决定回家去。走出门来,她看到了侯老师泪眼模糊的脸,常本苓没有回头,她跟着大家坐上了去银川的汽车。
赶到银川火车站,买上回济南的车票,常本苓忍不住流下泪来,就在这时,她看到远处跑来三个人,最前面的是她称为“师傅”的教导处主任,后面还有侯老师和另外一位老师,想不到他们竟然一路追到了银川。
师傅追上了常本苓,问她:“你真的要走吗?”师傅身后是一脸泪痕的侯老师,他跑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紧张得嘴唇直哆嗦。
就在那一刻,常本苓终于下了决心,她说:“我跟你们回去。”
后来记者与常本苓通电话,她说过几天想回趟济南,给父母做做工作,再把小侯老师带过去和老人见见面。不过她很担心小侯能不能过关,宁夏的风沙让那里的人看上去都很苍老,她曾经把32岁的校长的照片拿回去给母亲看,结果母亲问:“你们校长五十几了?”
常本苓
还笑着讲了一件事,她说去年春节和另一位女志愿者孙茜一起回家时,车上有一位抱孩子的妇女没有座位,被挤得东倒西歪。孙茜笑她:“你将来回家就是这个样子。”常本苓笑着笑着心酸起来:“也许这辈子我注定对不起父母了,但我对得起这分感情,对得起西海固。”
李论
他决定留下当一名普通老师,放弃了回沿海当校长的机会。
当脸色黝黑的李论笑谈自己还没有女朋友,希望记者给他帮个忙时,记者还以为他在开玩笑——仅仅一年时间,30岁的李论就被西海固的风沙吹得苍老了很多。而在去年,这位年纪轻轻就已是烟台栖霞市寨里镇龙回头村小学校长的李论还是那么意气风发。
去年5月18日,李论被分到中卫市第六小学,学校在市区里,相对来说条件要好一些。但生活的艰苦仍让从小生活在沿海地区的李论大吃一惊。
可能是因为做过校长的缘故,李论能够接受生活的艰苦,却无法接受学校管理方式的落后——那里一个班就有70多个学生,每天一放学,孩子们就像羊群一样冲出门去,不知散落到哪里。
李论
开始尝试着将山东小学的管理方法“移植”到中卫六小。他向校长建议,孩子们放学后要集体站队出校门、佩戴胸卡、戴小黄帽、班级实行具体量化管理,如何扣分和奖励……后来这些意见陆续被中卫六小采纳。
就在李论建议的管理模式刚刚发挥出作用时,一年时间到了,中卫六小的老师们对李论恋恋不舍,他们说:“李老师,我们刚开始接受你的观点,你就要走了,你走之后,谁再来给我们讲‘小黄帽’呢?”
经过几天几夜的反复思索,李论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放弃沿海城市小学校长的职位,留在西海固做一名普通老师。
李论
正式向宁夏自治区团委提出申请,又给共青团山东省委写来信,要求将他留在西海固工作。决定做出之后,李论的心头既轻松又沉重:他按照自己的理想做出了选择,但这个选择却是愧对父母,双亲哪天不在盼着自己早点回家呢?
2006年6月16日,李论暂时向同事们告别,他要回去当面向父母解释。临走前,李论摸了摸口袋,除去车票钱,里面仅剩1200元钱,他拿出200元,寄给了冯志远——那位在宁夏默默奉献43年,双目失明仍然在凭记忆教书的支教老师,一直是李论的偶像。剩下的1000元钱,李论全部用来给学校图书室买了书。
拍拍空空如也的行囊,李论走出学校大门,身后,是来送行的校领导和老师。后来,学生们也自发走出大门,跟在李论身后,队伍越来越长,直到把校门口的马路都堵塞了。
符东
他得到了爱情,却失去了在母亲临终前见最后一面的机会。
来自济南章丘的符东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去年8月下旬,暑假刚刚结束,符东从内蒙古的姑姑家赶到银川。当时志愿者们都提前回来了,他们派女志愿者宋远英去车站接符东,结果就在谈话和争着提行李的过程中,两人萌发了好感。那天晚上,两个人就坐在银川火车站前的南门广场上,谈支教、谈理想、谈对西海固的感受……
后来,两个人就“好”了起来,可这种“好”对两个人都是一种折磨。宋远英分到了银川下面的月牙湖乡回民中学,而符东则分到了海原县的郑旗中学,中间相隔几百公里。谈了将近一年时间恋爱,两人只见过四次面。
2005年12月8日,对符东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天。来到郑旗中学快半年了,符东一直感觉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有些低,于是就和另一位老师自发办了一份杂志《原上草》,里面收集的都是学生、老师和当地一些村民的感受和文章。12月8日那天,符东正兴奋地抱着一大堆文稿,前往一百公里外的地方印刷第一期《原上草》。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父亲的声音:“昨天晚上,你妈因为心肌梗塞,已经走了……”
符东
顿时觉得天旋地转,他紧紧抱着文稿,大哭着往回跑。等他回到学校,同事们自发为身无分文的符东凑了2000元钱,让他赶紧到银川乘飞机回家。
晚上10点,符东赶回章丘的家,母亲已经被送到了太平间,他这个唯一的儿子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寒假过后,符东仍然回到了西海固,他说在他最痛苦的时候,他想起了班上一个最穷的女学生给《原上草》写的一篇稿子,“真主安拉创造我们的时候⒍ㄎ颐遣荒苋科烦⑸畹奶鹈溃⒍ㄓ幸徊糠秩艘寤峒栊粒揖褪翘寤峒栊恋囊桓鋈恕薄对喜荨芬黄谝黄诘匕炝讼氯ィ玻埃埃赌辏对拢吡耍选对喜荨分V亟桓撕罄吹闹驹刚摺?BR>回到济南后,团省委宣传部冯俊良部长听说了符东的遭遇,沉吟着说了两句话:“有情人终成眷属,志愿者有得有失。”听到这句话,符东再次泪流满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