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3年发掘现场 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讯(记者 李彪)你知道吗?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有来自西方的“洋劳工”了。考古专家和人类学专家最近通过DNA检测发现,在秦始皇兵马俑坑旁埋葬着一具2200年前具备“欧亚西部特征”的人类遗骸,死者生前是修建秦始皇陵的劳工,这是首次发现“洋劳工”在2200年前已经来到中国内地。
专家认为,在汉代“丝绸之路”之前的秦代,东亚人群和欧亚西部人群间就可能已经有了较为频繁的联系,虽然仅仅只是小规模的人群交流。
“劳工墓”内葬有121具人骨架
据了解,2003年初,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陵考古队在位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门前约500米处,清理一处为秦始皇陵烧制砖瓦的窑址时发现了一座墓葬,埋藏有121具人的骨架。
据文物考古专家介绍,这些骨架紧密叠摞在一起,骨质受压比较严重,并且由于埋葬环境曾受水的侵蚀,这些人骨保存状况较差,一经采集,骨骼就粉碎或断裂。根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鉴定,这些所葬劳工平均死亡年龄为24岁,15岁至35岁者占85%多,36岁至55岁者占6.6%,另有10个个体因骨骼破坏严重只能判断为成年人,没有发现56岁以上的老年人,除一例人骨推测为女性和两例无法判定外,其他人骨都是男性。
专家分析,这些死者应是2200年前修建秦始皇陵的劳工。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从即位起就开始建造自己的陵园,历时30多年,参与建造的劳工人数达70万之多。而当建成封墓时,为了不致泄密,无数劳工被埋葬,这座墓葬便是其中的一座“劳工墓”。
“劳工墓”内有个“老外”
为进一步判断这些人骨,专家们对这座“劳工墓”里的50个劳工遗骨个体进行了随机抽样DNA检测研究。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在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后,用硅胶吸附法进行了DNA提取,最后做出了15个个体的类型结果。在初步认定古DNA的基础上,专家们通过与部分现代人线粒体DNA数据的比较参照,对所研究样品进行了初步确定,令人意外和惊喜的是,发现了一个具有“欧亚西部特征”的个体。
“洋劳工”可能是被抓来的
针对这种现象,人类学专家推测,这个遗骨的发现表明,在汉代“丝绸之路”之前秦始皇在位时,东亚人群和欧亚西部人群间就可能已经有了较为频繁的联系。
专家推测,这个“洋劳工”很可能是被人抓来参与修建秦始皇陵的,他的基因虽然含有有欧亚西部成分,但可能已不是第一代。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陕西省考古所研究员段清波表示,这是首次发现“洋劳工”在2200年前已来到中国内陆地区,对研究东西文化交流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