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潘旭/摄
“我在这里已经工作六年了,每天打交道的大多是吸毒女,每当我走过长长的走廊,尤其是夜里,透过上了锁的铁门,看着那些长得漂漂亮亮的女孩儿痛苦的样子,后背总是凉嗖嗖的……”6月24日,记者在市安康医院(戒毒所)见到了金丽凤。尽管在毒品侵蚀下心灵被扭曲,吸毒人员几乎对任何人都失去信任,湮灭了情感甚至亲情;但在一些吸毒人员心里,女管教金丽凤是一名值得信任的人。
金丽凤从警24年,当过预审员、侦查员、统计员。2001年,因工作上的需要,金丽凤被派到这里工作。5年里,金丽凤用自己的温情温暖了一颗颗冷酷的心。安康医院女子戒毒区有60多名戒毒女,有人说,只要说出名字,金丽凤就能准确地说出他们是什么类型的病人,毒瘾有多大,啥时候会发病,发病周期有多长。
金丽凤从柜子里给记者翻出了一大摞戒毒女们写的“日记”,几乎包括所有的女戒毒人员。“她们(指戒毒女)有些话愿意跟我说,我也给予她们想要的帮助。”有的戒毒女长时间没人探视,她就帮着做其家人工作,稳定她们的情绪;有的吸毒过量,生活不能自理,她就精心照料……
“这是小玉出院时留下来的。”金丽凤抚摸着一本“戒毒女日记”说。“小玉是个内向的姑娘,平时很少说话,有时间就坐在床前写写画画……”本上用圆珠笔描出的一幅幅画,显示出作者曾经的单纯。小玉刚满20岁就结了婚,但婚后不久就因感情不合与丈夫离婚。在只身一人到沈阳打工期间,小玉成了老板的情人,后又遭抛弃。痛苦中,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小玉开始吸食麻古丸……随后,小玉被送到安康医院戒毒,交完戒毒款后已囊空如洗。金丽凤看出她的窘境,给她购买了基本的生活用品,这让小玉重新感受到了温暖。小玉在日记中写到:“您的话感发我的心,您的微笑让我感受社会的温暖,您的教诲让我找到人生的价值。您的不经心的一举一动都落在我的眼里,允许我叫您金姨,这样我觉得好亲切。”
“她们(被强制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对她们的管理教育要以理服人,要把她们当成朋友、亲人一样,体现人性化。”这就是金丽凤对工作的理解。正因如此,许多戒毒女都叫她“金姨”。更有许多戒毒女离开戒毒所后,仍然愿意打电话给“金姨”,邀请“金姨”到她们的家里去做客……
金丽凤,是在以爱的名义工作。本报记者伏桂明通讯员肖为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