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蒙塔尔纪的小桥、流水、人家。
本报记者 廖先旺摄
蒙塔尔纪法国的一座小城,人口只有5万多、地处巴黎以南不足百公里。但蒙塔尔纪是一座千年古城,在法国历史上有一席之地,尤其对中国人来说,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0多年前的蒙塔尔纪市民怎么也难以想到,这么一个小城居然培养了一批新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蒙塔尔纪是座有127座小桥的水城花园,断墙残壁的古城堡分明显示了它在法兰西历史上的不凡经历。走访这座别具特色的小城各处,你会不时发现创造新中国的先辈们留下的足迹。在杜吉公园,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树花木向你陈述,中国革命先辈当年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而激烈争论和慷慨陈词,向警予和蔡和森冲破封建枷锁组成的“向蔡联盟”宣告了一个旧婚姻制度灭亡的开始;古城堡的下坡路上,曾留下当年青春年少的邓小平骑车不亮信号灯挨罚和他拒绝不公正待遇的工作的故事;橡胶厂里留下了邓小平等众多留法学子的劳作身影;蔡和森勤工俭学,月啃书本过百,成为中共早期理论家,在他给毛泽东的信中充满了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思辨火花;向警予美丽热情的身影,令何长工慨叹而激发了无限的灵感;周恩来经常乘火车到蒙塔尔纪与大家见面,一有空闲还要和咖啡馆老板打场网球;陈毅勤工俭学劳作一天后,住在没有暖气的房子里仍然精神抖擞;李富春在铁路上修完火车头,还要赶到“新尚”女子学校门口与蔡畅约会,做工的经历培养了他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李立三和萧三工作之余谈诗对诗,灵感迸发而激情四溅;李维汉谈论政治,下定决心要重造世界;而蔡和森、蔡畅的母亲葛健豪以55岁的年龄、带着旧时代留下的小脚率子女留法勤工俭学,以湘绣手工为子女挣生活费的壮举,令当今世人无不折服。踏访这些历史遗迹,不管是谁,都会对中国早期留法勤工俭学的发起者们如蔡元培、李石曾等陡生崇高的敬意……
为了便于中国客人的识别,蒙塔尔纪市专门在有关的历史纪念地前立下印有中文、法文的纪念牌和有关历史照片。这些纪念牌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与传奇,也会勾起人们更多的联想与思考。周恩来在自己担任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总理时,会想到在法国和蒙塔尔纪的生活与学习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引领中国改革开放,有多少灵感来自留法和在蒙塔尔纪的经历?如果没有这样一批留法的精英参与中国革命,中国革命道路会是怎样一条路?在中国革命的漫长经历中,这些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英才如何将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先辈们在留学前后的工作、学习、生活甚至思维方式有什么样的变化?先辈们当年吃什么饭菜?为何向警予的继母骂她高官厚禄不要,却要嫁个做豆腐的,到底是“做豆腐的”还是“做奶酪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除了对蒙塔尔纪这段特殊历史感兴趣,蒙塔尔纪在法兰西历史长河中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整个加蒂勒地区的历史人文都是值得探究与了解的。比如,当年蒙塔尔纪的社会经济状况与现在有何不同?为什么蒙塔尔纪在接待300名中国留学生几十年后被中国人重新发现?为什么蒙塔尔纪市的标志是狗与人斗的雕像……
蒙塔尔纪法中友协会长王培文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研究了解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实地考察,带着思考的问题与研究的眼光去寻访,这是最重要的学习。在这一点上,法国人做得很棒,大多数法国游客出访,都会写一堆东西,拍一堆照片,研究一堆问题。为什么蒙塔尔纪能够历经变迁和战乱,仍然在历史建筑、小镇环境和历史档案上保护得如此之好,这是值得中国人思索的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