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甲来源:
本报讯(记者刘甲通讯员胡志强)戴着耶鲁大学博士头衔的沈某深受出版社重用,甚至被委任为副社长,但在他侵占59万余元公款事发后,单位才发现沈某并非耶鲁大学的博士。他不过是偷渡美国后做清洁工,其间曾在耶鲁大学等名校旁听课程。 6月26日,沈某因涉嫌贪污罪被海淀检察院提起公诉。
去年,北京某出版社向海淀检察院举报称,副社长沈某涉嫌侵占公款。检察官随即展开调查,但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沈某根本不是耶鲁大学的博士,他原本是浙江海盐县一名普通农民,只有高中文化的他在1989年至1997年间两次偷渡美国,靠在大学做清洁工或餐馆打工为生。在此期间,沈某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旁听了计算机学院的课程。1999年,沈某回国后竟以耶鲁大学计算机博士的身份求职应聘。
当年8月,沈某拿着三本号称是自己编辑整理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英文书稿到出版社应聘。该单位闻听沈某是耶鲁大学计算机博士后,在没有核实身份和学历证书的情况将其录用。
2000年3月至2001年10月,沈某在网上收集整理各种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稿件组稿出版了98种图书。他告诉单位领导说,所有稿件都是由其在耶鲁大学的导师及师兄弟撰写的,绝不会有版权纠纷。2001年3月,沈某竟当上了副社长,负责对外联络和组稿等重要工作。
任职期间,沈某利用职务便利,采用与出版社签订虚假组稿合同的手段,以向组稿人支付组稿费为由,从出版社财务申领出八张票面金额为113万余元的转账支票后,通过其他公司转换为现金,并将其中54万余元据为己有。此外,沈某还利用副社长的职务便利,采用虚开发票、虚列支出等方式侵占出版社公款5万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