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陈桂芳在省人民医院工作的第49个年头。49年,让当年看病的婴儿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让孩子口中的“陈阿姨”变成了“陈奶奶”,唯一不变的是,73岁的她依然活跃在儿科诊室。直到今年3月,这位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医生才突然从病人眼里“消失”。 因为她患上了癌症。
但就在被查出患了癌症的第二天,陈桂芳还悄悄跑到门诊工作。“我们找到她时问她为什么不休息,她说这病不是一下就能治好的,可以先给病人看看病,而且自己年纪也大了,不想给组织添麻烦。”该院儿科主任向伟说。
陈桂芳是退休后被返聘的专家,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半天门诊,另外,还要去儿科住院部查两次房。应该说,这对于70多岁的老人而言,并不轻松,但即使是这样,陈桂芳依旧坚持“早到晚退”。向伟说,陈桂芳依靠丰富经验减少对仪器的依赖,尽量选择效果好、价格低的药,大大减少了病人费用,所以来找她看病的人很多。医院为了照顾老专家身体,特意限定每天只挂20个号,但病人还是早早就来排队挂她的号。她知道后,特意提前半个多小时上班,不让他们久等。
向伟说,陈桂芳很耐心,问得细、讲得细,所以挂的号往往在上班时间内看不完,推迟一两个小时下班是常事。
后来,陈桂芳主动提出不再查房,这曾让向伟很费解,担心是科室员工做得不好,但是陈桂芳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她说查两次房就拿全额奖金心里过意不去,这种高尚的人品给了我们很大震动。”向伟说。
其实,在陈桂芳40多年的医生生涯中,有太多值得炫耀的“资本”。她曾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海南永兴荔枝病的研究和治疗者之一;是六十年代初海南维生素B缺乏症的发现者之一;是七十年代海南暴发流行性脑膜炎时奋战的白衣勇士之一;是登革热流行中,揣着检讨书,勇敢探索超剂量用药取得极好疗效的开创者;是中国驻赤道几内亚援外医生之一……但她并没有利用这些“资本”为自己谋求私利。
(本报记者 周元 通讯员 徐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