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一
姜光文张开喉咙就“唱”
“唱”的人,用锄头撅着锣,“打”的人挎着鼓,先是锣鼓牌子(闹台),紧接着便是连山号子、满山号子(又称扬歌,一种歌调),“薅草锣鼓”便开始了。
21日,笔者在南漳县长坪镇朝阳村见到了原生态的“薅草锣鼓”。村民姜光文请了18个工薅草,同时请村民李树林、肖波来敲“薅草锣鼓”助兴、助劲(图一)。
薅草锣鼓起源于“刀耕火种”,楚人喜歌善舞,在“开生田”中,先是漫山遍野砍荒,然后就点火烧荒,几百人对着大火,敲着鼓和锣兴奋地演唱,这是最初的“薅草锣鼓”。后来就演变成了一种田间劳作必需的文娱形式。“1990年以前,薅草锣鼓还非常兴盛。壮观的时候,有120多人劳作,一起和而唱。”李树林回忆道:“现在,少多了!这是农民从埋头刨田到放眼创业的一个新变化。”
湖北日报通讯员 熊明银 魏祖华 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