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供应地的尴尬
石阡县坪山乡的种茶大户徐明发显得很高兴,他家的30亩茶园,今年茶青收入就已达到1万元。坪山是该县的“贡茶之乡”,盛产名茶,“坪贯贡茶”曾扬名数百年。目前,该乡有茶园面积2760亩,很多种茶大户致了富。 近几年来,每到采茶季节,都有一些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如每公斤独芽茶青的价格为80元左右,即便是普通茶青,也要卖10元。当地一个“留守中学生”,在父母外出打工后,每天放学回家就去采摘茶青,最多的一个月收入1300元。石阡县茶叶生产办主任饶登学说:“因为市场需求大和茶园分散等原因,部分当地人还专门做起了茶叶经纪人,将零星的茶叶从各个茶农手中收购来,再转卖给江浙一带的茶商,有人最多一个月赚了6000多元。”然而,当地茶农所不知道的是,外地茶商收购茶青后,运送到外地进行深加工、包装,然后高价出售,如用“独芽茶青”制作的干茶,每公斤至少可以卖到3000元以上,而鲜叶成本最多只需要300元左右。另外,一些省外客商专门收购石阡的干茶,然后再进行包装、贴牌,如用“龙井”生产工艺制作的“泉都碧龙”和以“碧螺春”工艺制作的“泉都云雾”,就被人贴上龙井和碧螺春出售。事实上,石阡县已经意识到自己正沦为外地茶商的原料供应地和“殖民地”。2003年后,有3家外地客商通过招商引资进驻石阡,如铜仁地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商和泰集团,最早就是到石阡承包了3000亩国有茶场15年的经营权,每年只缴纳承包费28万元,该企业主要生产大宗茶出口。而专做高档茶的江苏大海集团则承包了190亩国有茶场,每年只缴纳承包费6万元。这些茶商都没有在石阡建深加工厂。清明前后,个别茶商还将收购的茶青运送到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空运回总部加工。据悉,茶叶的税率为27%左右,然而,石阡县来自茶叶的税收却屈指可数。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说:“这有几方面的原因,按照国家政策,对农民是免征农业特产税的;一些小的茶叶加工点,税收又跑冒漏滴了;而几家大的外地茶商,根据当初签订的协议,县里同意给他们两年的税收优惠。事实上,如果茶叶加工业不本地化,不在本地建深加工厂,收税就难。”
优质茶叶产地难逃被“殖民”窘境
“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十一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所指的夷州,石阡即为其中一部分。然而,贵州人论茶道,言必称“贵定雪芽”、“都匀毛尖”,即便在铜仁地区,“梵净翠峰”也是最响亮的品牌,却很少有人说起石阡的“坪贯贡茶”。饶登学说:“石阡茶叶名声不在外,是因为地域文化处于弱势,加之又对品牌塑造不力。但是,这丝毫改变不了它优质茶叶产地的属性。”他的理由有三。该县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没有受到工业化破坏,适宜茶叶栽种和生长,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坪贯贡茶”曾是朝廷贡品;石阡苔茶是贵州仅有的几个地方品种之一,至今在浙江西湖梅家坞一带,仍保存有上万亩石阡苔茶品种。在品牌方面,该县茶叶也并不是没有建树。上世纪90年代以后,该县开发的“泉都碧龙”、“泉都云雾”连续三届荣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优质奖和特等奖等奖项,近年开发的“坪山翠芽”等也好评如潮,而泉峰百花牌苦丁茶,是首批国家卫生部认证的保健产品。然而,石阡为何陷入别人原料供应地的尴尬处境?饶登学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有茶场机制僵化、茶园老化,加工企业没有包装和品牌意识,市场开拓不力,全县的茶叶生产陷入低谷。加工不力和销售不畅,自然只能处于产业链条中的最低端———提供原材料。
产业发展规模效应显现
2000年左右,石阡的茶园面积只有1万亩左右。然而,该县却决定将茶叶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提出要在十五期末和十一五期末,茶园面积分别达到5万亩和10万亩。从2003年起,石阡新建茶园3.9万亩,种植总面积达到了5万亩,规模直逼贵州茶叶老大哥湄潭县,据介绍,该县幼龄茶园和良种无性品种达到4万亩。新栽种的品种主要为福鼎大白茶、大毫茶、石阡苔茶、龙井长叶等。一位不愿具名的外地客商说:“如果没有我们在上游的拉动,石阡茶叶发展肯定不会有这么快。其实,在产业发展中,一个地方是不可能通吃所有环节的,必须以开放的眼光和手段来完善其产业链,以达到共生共荣。”他说,他不但不是石阡茶叶的“殖民者”,而且还是一个“有功之人”。饶登学也认为,目前必须借助外地客商的强大销售能力和庞大的市场空间,在此期间积蓄力量完成自我的原始积累,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加工本土化战略启动
去年,石阡茶叶产量达到600余吨,产值达到1300万元。该县预计在2010年茶叶产值和税收分别达到1亿和1000万元。饶登学说:“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发展自有品牌,实现加工业的本土化。”近几年内,该县还将进一步扩展茶园规模,并重点塑造“泉都碧龙”、“泉都云雾”、“坪山翠芽”等自有品牌。有关方面也将大力扶持本地的茶叶加工企业,把分散的小加工厂相对整合起来,统一工艺、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等。为了帮助茶农销售茶叶,该县已经出台计划,将在县城建成1个茶叶专业市场,并在18个乡镇茶区建成20个小规模的茶青和干茶专业市场。做大做强加工业是石阡县茶叶发展最关键的一步。目前,全县共有15家大小茶叶加工点。如坪山农民肖光亮,自家种植了300亩茶园,以前只卖茶青,今年,他投资6万元建成了一条生产线,也收购当地茶农的茶青进行深加工,产值已经达到10多万元。日前,一家武汉客商计划投资500万元在石阡建两条茶叶生产线,而根据当初的约定,石阡国有茶场的最大承包商和泰集团也须在2007年前建成一个年加工能力为5万担的精制茶叶加工厂。此外,该县还计划建立20座初制茶叶加工厂。 作者:陈玉祥王蓉韩闽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