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背景
最近,中国最具权威的大型文学期刊《当代》继2005年第一期发表贵州本土作家王华的长篇小说《桥溪庄》之后,今年第三期再一次隆重推出了王华的第二个长篇小说《傩赐》。这在贵州乃至全国都引起了相当的反响。 近日,鉴于王华突出的创作成就和影响,中国作协又特邀她作为贵州作家代表,前往江苏参加在华西村举行的全国农村题材创作会议。日前,《贵州日报》记者对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进行了电话采访。
记:我省少数民族作家王华不仅打破了我省多年来从未在《当代》发表过长篇小说的记录,而且创下了连续两年在《当代》发表长篇小说的现象。这在全国恐怕也是不多的。这是否说明贵州近年来文学创作还是很有潜力的?
陈:新时期以来,贵州在何士光之后,的确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学的创作态势有些显得沉寂了。尤其在长篇小说创作这一块,很难找出一部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长篇力作。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王华的凸显,引人注目,难能可贵。贵州作协和有关部门应该找准自己的突破点,进一步重视和爱护这样的作家,加大文学扶持力度,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推介,倡导和引导,从而带动贵州文学创作的全面发展,相信贵州文学会迎来一个新的文学繁荣时期。
记:能请你谈谈对王华这两部作品的看法吗?
陈:这两部作品我只看过《傩赐》,作家以人文精神关怀走进偏僻之地农村农民的生活现实,以敏锐的艺术触觉直抵社会一隅,准确地把握、理解渴待脱贫的农民现实生存状态,字里行间,处处体现出作者对贫困地区农民的人性关怀。王华的作品不仅在思想性上有其深刻的一面,在文学的艺术表现上也是独特的。她的心里刻画细致准确,语言精炼而简洁,极富艺术张力,带有浓郁的诗的气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描写农村题材的作家显得少了些。但是,我国的广大农村并没有消失,还需要有文学、有作家的关注。像王华这样一个年轻女作家,能始终坚守农村这块阵地,耐住寂寞的去写,呕心沥血的去写,真是不容易。当然,我也期待王华能打开更广阔的视野,比如在描写偏僻落后时,不仅能写出人性之光,而且能折射时代之光。
记:这几年来,贵州的有关部门包括作家协会,为繁荣贵州的文学创作想了许多办法,虽然说现在出现了一些有相当创作成就的作家,可从全国来看,感觉贵州的文学态势似乎还是显得不够活跃。您认为要发展贵州文学还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陈:一个地方的文学创作活不活跃,作家本身的努力当然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但相应的环境支持,鼓励,同样不可或缺。据我观察,全国文学创作活跃的省区,有关领导部门和作家协会对本地文学事业的领导、倡导和引导,无论是精力还是资金的投入,力度是相当大的。在机制上,政策上,都有一些创新。正如您所说,贵州省的文化主管部门,包括作协,近来在这方面就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编辑出版了专门扶持本土作家的大型系列丛书《贵州作家》,积极主动地向外推介宣传本土作家和作品。不仅省政府有专门的文学奖奖励突出的作品,省作协还有自己设立的“乌江文学奖”对本省作家进行激励,这些措施对活跃地方文学创作都是很有效果的。据我所了解,近几年来,不仅王华,还有欧阳黔森、谢挺、马学文、罗勇等一批青年作家的出现,他们能在国内形成一定影响,除了靠自己的实力,和贵州作协及有关宣传部门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如果贵州文学能够长此发展下去,一定会迎来一个新的创作高潮。
当然,我们更要呼吁更多的作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承担起先进文化的使命和对世道人心的责任,把握机遇,写出更多更好的佳作,使贵州文学成为崛起的贵州的一个突出的亮点。
记:建功主席,感谢你对贵州作家的鼓励,希望你能继续关注贵州文学,谢谢。
作者:罗晓燕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