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6月30日电 记者刘杰报道:近年来,宣城市积极构建农贸、林业、水产、水利、农电、环保“六大”平安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一是农贸平安体系促进农民增收。 宣城市以“落实市场开办者的责任,健全完善市场监督管理制度,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构筑诚信体系”为主要内容,大力建设农贸平安体系。通过开展12315网络进村镇、进市场、进商家活动,设立投诉站点,加强食品安全预警防范和快速反应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签订无假货、反欺诈承诺责任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平安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近两年,新增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9家,总数达到219家,其中省级19家,国家级2家。家禽业饲养量达1.5亿只,约占安徽全省的五分之一,规模养殖比重达80%%,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种禽规模及苗禽供应量居全省第一。有121个农产品获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位居全省第一。
二是林业平安体系推进特色经济。宣城市针对以山区为主的地域特色,通过建立基层林区治安等防控体系,确保了没有发生较大乱砍滥伐森林事件和大的森林火灾。逐步建立边界联防协查区134个,案件协查区135个,较好地发挥了作用。林业平安体系的建设促进了林业经济大发展,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占土地面积达56.8%,森林覆被率达54.9%。境内有扬子鳄等3个自然保护区,18个国有林场,4000多个集体林场、个体和联户林业单位,木材加工厂1651个,木材经营市场13个,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15个。2005年,林业产值达39亿元。
三是渔业平安体系激活水产业发展。宣城市在每年的“休渔期”和“渔业法宣传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知识,还利用宣传车、宣传船进村入户进行宣传。积极组织渔民参与护渔活动,开展群防群控。渔业平安体系建设,为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几年来,全市以水阳江流域和南漪湖环湖区域为龙头的水产养殖业呈现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态势。
四是环保平安体系打造“生态宣城”。宣城市按照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市的定位,加强环保机构和组织建设,着力提高执法水平和环境监测能力。共创建省级生态经济示范基地15个,人居环境示范基地2个,申报10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点,创建7个“宣城市环境优美乡镇”,35个市级生态村,140个市级生态示范户。有5个国家级、6个省级、4个县级风景名胜区,4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使全市成为苏浙沪地区旅游和休闲观光的“后花园”。
五是水利平安体系畅通农业命脉。宣城市科学编制方案,精心组织部署,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检查督促,努力消除安全隐患。近几年来,全市没发生一起水务安全事故,营造了平安优良的水利环境,确保了大中型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和340座水库、115个大小圩口、1200余公里堤埂和湖河安全。
六是电力平安体系为发展提供能源。宣城市坚持以“流程规范、服务高效、社会满意、品牌形象好”为宗旨,不断加强电网建设,提供供电能力,切实做好电力设施保护。供电系统安全运行,连续20年未发生重大电网事故,未发生供电设备重大事故。同时完成电网改造,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