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儒的微雕作品。(作品与大米对比。)80高龄的曲儒老先生仍在进行微雕创作。
文/图记者杨小明薛雯实习生马凯
一颗“芝麻”,一粒“米”,甚至一根头发,都成了他装载大千世界的宝贝,书画、经文、动植物、建筑物……无所不包。 他的微雕作品像一双双张了翅膀的天使,飞遍了五大洲,向全世界的人们传播着友谊。他就是曾被誉为“微雕王子”的我省著名微雕大师曲儒。
源于幼年的微雕梦
夏日的一个上午,记者在古城一个小区里见到了曲儒老先生,虽然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但他的精神却非常好,思维也很敏捷。说明来意后,他缓缓地向记者讲起了自己一生追求的微雕梦。
曲儒1925年出生在山西运城一个书香之家。1938年,父母让他跟着本村一位曾留学日本、当时退隐在家的著名画家杨拭尘学习书、画、篆刻。听老师讲《核舟记》的精妙,看老师家藏的微型象牙佛像,曲儒幼小的心灵里便深深地埋下了一个美妙的雕刻梦。
1947年,曲儒只身一人从家乡来到西安,一边求学,一边在一家中学兼任中学美术教师。西安解放后,他转为正式教师,这个时候的曲儒才慢慢有了较多时间研习书画,而他也越来越迷醉于篆刻和微雕。不过,受技术和条件的限制,当时的曲儒大多是在竹子、木头、石头等载体上刻,而且刻得比较大,肉眼就可看见。
1952年,曲儒去北京琉璃厂参观。当他见到在两粒绿豆大小的象牙片上雕刻出精美字画的著名艺人陈景翼后,立刻真诚地要求拜陈景翼为师。在随后的交谈中,当陈景翼忧心忡忡地对曲儒讲起微雕这一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有衰弱之势时,曲儒的心情非常激动,更加坚定了“要刻苦钻研微雕”的决心。
苦练赢得“神乎其技”
如果说之前曲儒对微雕的迷恋只是出于一种单纯的喜欢,那么此后他对微雕艺术的醉心创作,则更多地源于一种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
这是一种巨大的动力,由于有了这种力量,曲儒学习微雕创作的信心更坚定了,劲头更足了。在他的家里,你可以很轻松地在玻璃、陶瓷、金属、玉石等各种式样的器皿上,找到曲儒雕刻刀留下的密密刻痕,他刻下的粉末,足够装几脸盆的。文革中,虽然受到迫害,但曲儒仍然没有放弃钻研微雕技艺。他悄悄地将双手放在双膝上,舞动的指尖逃过了一双双监视的眼睛,就这样,曲儒忘我地陶醉在自己的微雕世界里。
时间进入上世纪70年代,在半粒米大小的象牙片上雕刻一首28个字的七言绝句,对曲儒来说已经可以轻松完成了。此后,曲儒转而讲求微雕作品所透出的艺术气息,讲求上面的书画气韵。后来,曲儒调到陕西博物馆工作。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众多名家书画作品,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曲儒激动不已,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他常常在汇集书法精华的碑林一遍又一遍地临摹,将其中的精妙之处练得烂熟于心,随时可以做到“信手拈来”,然后把它们从一块块石碑上转移到“米粒”、“芝麻”、“头发”上,再请名家对其进行专业点评。
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曲儒的作品终于被赋予了自己独有的气质,笔情书趣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凡亲眼看过曲儒微雕作品的,无不叹为天物。李苦禅大师曾给曲儒题词:“古人云:‘神乎其技’,曲儒同志可谓当之无愧矣!”
带着微雕作品播撒友谊
1981年,曲儒随中国代表团前往加拿大,参加在蒙特利尔举办的“人与世界”国际博览会。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用来展示曲儒微雕作品的两张玻璃柜台竟然被参观的游客挤坏了,人们竞相享受这场难得的视觉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会展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小趣闻。加拿大时任总督斯赖耶,在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的陪同下,专程从首都赶到蒙特利尔欣赏中国馆的微雕展。“这是人的头发么?”看到曲儒的发刻作品时,总督先生不敢相信地问。当曲儒给出肯定的答案后,总督当即拔下一根自己的头发递给曲儒,说:“能刻给我看么?”曲儒沉思片刻,拿起刻刀刻下“WelcomeyourexcellencyMr.Governor-generaltobepresent”(欢迎总督阁下光临)。见识了曲儒的现场表演后,总督先生赞叹道:“你是最优秀的艺术大师!”
最后,博览会的评委将中国馆的一大一小(兵马俑和微雕)评为这届博览会最受欢迎的展品。
随后,曲儒又多次在加拿大进行展览、讲学的活动。1986年1月1日,加拿大加中友协送给曲儒一块写有“通过你的微雕艺术,您在许多加拿大人民心中为中国刻上了永恒的友谊”的牌匾。
1981年10月,陕西省政府将曲儒创作的仿怀素体微雕作品《东陵圣母帖》送给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在随后的欢迎宴会上,福田赳夫问曲儒:“是在高倍显微镜下刻的吗?”曲儒说:“不是。”福田赳夫又问:“是用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刻的吗?”曲儒说:“也不是。微雕太小,刻的时候看不见,手会把视线全部挡住,主要是靠自己平时的书画功底、娴熟的技巧和手指的感觉来完成。”首相听完曲儒的话半信半疑,随手拿过桌上的菜单,在它背面写了“日中友好是世界平和,福田赳夫,一九八一·一0·二九”,并递给曲儒,想让他当场刻。曲儒立即操刀,将福田赳夫的题词临摹在一粒芝麻大的象牙片上。福田赳夫用放大镜仔细对比了自己写的字和曲儒刚刻下的微雕,对照后他握着曲儒的手说:“你的微雕和我的题词完全一样,你真是国宝!”
他的微雕成了华人的骄傲
在世界各地展出时,最让曲儒感动的还是海内外的华人,他们无不以曲儒的微雕作品征服外国人为荣。
在法国维希市的一次展出中,一位中国老人突然喊道:“看呀,这是中国的艺术奇宝!”引得在场华人纷纷围上前准备欣赏。另一位华人看到曲儒临摹于右任手体刻的文天祥的《正气歌》,自豪地用法语向在场的外国游客讲起了文天祥的故事,讲起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和不屈的民族精神。这位华人讲述时骄傲、自豪的表情永远地印在了曲儒的心里。
不管在世界上哪个角落展出,祖国宝岛台湾一直都是挂在曲儒心头的重要一站,1995年,他终于在台湾举办了展出,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台湾同胞的热情,让曲儒的微雕作品展格外成功,就连当时90多岁高龄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也专程前去观赏。看到曲儒的微雕作品《六骏图》,陈立夫激动地说:“在一粒‘大米’上生动地刻出六匹马,我活了90多岁,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精彩的艺术品。”随即挥毫“神乎其技”以赠。
许多佛教人士在欣赏了《达摩面壁》《弥勒佛》后,都虔诚地双手合十。得知佛光山举行“佛光大学筹募建校基金义卖会”,曲儒当即献出3件精心之作———《心经》《钟馗》《双喜图》,并将所卖筹到的钱全部捐给了佛光大学。
“微雕王子”誉满世界
8次加拿大之行,5次法国之行,美国、荷兰、德国、比利时、卢森堡、新加坡各3次,墨西哥、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芬兰、新西兰、菲律宾、南非各1次,国内的香港8次,我国台湾、澳门各1次……
20多年的时间里,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到大洋洲,曲儒带着他的微雕作品走遍了全世界,赢得了所到之处人们的赞誉。
“微雕王子”是法国媒体送给曲儒的雅号。在那里,曲儒照旧在展览时设置了当众演示绝技的环节,以满足观众的好奇和观赏心理。有的群众开始还以为雕刻时要用放大镜,便觉得自己也可以,结果看到曲儒完全是凭借书法的技艺和手指的感觉创作时,才明白什么叫“中国功夫”!
美国明尼苏达州州长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
美国CTV电视中心还为他拍摄了《人间奇趣》的专题片。
……
微雕带来的快乐永远不会停
在曲儒老先生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他保存的一些微雕作品和作品集,其中的每一件都是那样的精彩,那样的让人称道。憨态可掬的熊猫、引吭高歌的雄鸡、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象征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承载着古老文明的丝绸之路……都浓缩到了曲儒指间的“小米粒”上。
《丝绸古道》是在一根一厘米长的象牙片上雕刻的一列昂首阔步、驮着丝绸行走在茫茫沙漠中的驼队。该作品可以从容地穿过一枚绣花针的针眼,所以又被称为“穿过针眼的骆驼”,堪称微雕作品中的精品;笑眯眯的《弥勒佛》,慈祥平和地坐在半粒米大小的一个象牙片上;《金刚般若菠罗密经》全文5338个字,被曲儒浓缩在1.5厘米见方的象牙片上,经文是行书,32个标题是楷书,放大看,字距行距规范清晰;还有仿齐白石的《蟹图》,徐悲鸿的《奔马》,不管是造型、动态、神韵,还是墨色浓淡,在放大30万倍后的银幕上,都与原作相差无几。
说起自己微雕的窍门,曲儒淡淡一笑道:“还真没什么捷径,只能勤学苦练!”他说,一定要在动刀之前细致、认真地观察,对所刻内容、章法烂熟于心,然后思想高度集中,凭意念、手指的感觉和娴熟的技巧在“米粒”上运转那千变万化的刀锋,最后再图染上色。
如今的曲儒老先生已经80多岁高龄,精神矍铄,和老伴一起居住在市内一处闹中取静的房子里,过着安然淡定的生活。闲暇之余,曲老仍会拿起刻刀即兴创作一番,“这辈子是离不了微雕了,从开始接触到现在,微雕带给我的快乐从来没有停止过!我的微雕梦也没有停止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