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说,不能将提升消费的期待全部寄托于收入提升,更要关注非收入因素,要致力于增强居民个人消费安全感和消费信心。这是邱晓华在29日举行的中国国情论坛上表示的。
邱晓华说,“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未来预期不确定性、公共服务缺失和信贷消费水平等非收入因素制约消费提升。
统计局数据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开始低走,从1991年的61.8%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相比同样收入国家,非收入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的消费。报告称,非收入因素的改善将使得中国国民的消费水平增长40%以上。
近年中国采取一系列政策改善消费需求和优化消费结构,如全面推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推行长假休假制度,但政策效果离很多人的预期有一定距离。
邱晓华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无效供给过剩。在消费品供大于求状况下,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价格稳中有降趋势使消费者产生了新的降价预期,“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使得部分购买行为推迟,造成即期消费不足。
邱晓华认为,住房、医疗、教育等费用上涨速度之快超过多数家庭收入增长速度,居民支出结构因之发生很大改变。社会保障机制不到位促使人们考虑收入支出时非常谨慎,预防性心态成了储蓄存款的最大诱因。
他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占信贷余额比重达1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距离。如果中国居民信贷消费比重在目前基础上有所提高,居民购买力会大大提高。但目前,由于信用缺失等原因,消费信贷扩张面临很大挑战。(据新华网;记者王优玲、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