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开通云南老乡激动
在拉萨有个叫太阳岛的地方,这里有一个极具特色的银制品加工及销售市场。值得云南人感到骄傲的是,这里的近两百家商户全是云南大理鹤庆县人,这个市场是这群勤劳的鹤庆人开创出来的。身为云南人,青藏铁路的开通同样令他们感到兴奋。
上午10点多,太阳岛银制品市场的商落稀稀落落地拉开了卷帘门,此时顾客还显得很少,身着大理白族服装的49岁的李永芬已和丈夫开始忙碌着,他们将一把把青铜色的刀壳往盛有硝酸银的盆里放,青铜器色瞬间变为银白色,但还不够亮。李永芬说,这就是大理鹤庆传统的镀银工艺,还要经过几道工序银色才会更明亮。
这样一把刀镀成后据说能卖百余元,但具体有多少的利润,就算是看到我这个让他们高兴的老乡,他们也不肯道出实情,只是用笑来回答。尽管如此,还是能够感觉他们的收入不错的,他们开的这间十余平方米的小店铺,加工工具和装修都很简单,但却养着一家三代共7口人。李永芬告诉我,这个市场内所有制作和销售银制品的都是大理鹤庆人,其中新华乡的最多。
在和老板店铺口停留几分钟的时间里所目睹到的一笔交易,或许是这群大理老乡生意的一个缩影。店门口来了2女1男3个顾客,他们来看之前订做的包银木碗,银底盘经称重后是8两多,赵老板说要2176元,几分钟的谈价过后,赵老板让价176元,对方马上支付了他2000元,并盯着马上要货,赵老板不得不临时打手机叫其它老乡来支援,原本答应好的采访因他太忙不得不告吹。
同是来自大理的洪氏兄弟店里可谓兄弟众多,兄弟俩一共雇了6名小工,都是来自鹤庆的。弟弟洪金荣透露说,这些工人每年可有万余元的收入。哥哥洪金树告诉我们,他们来这里开店已有15年,刚来的时候这里根本不能称作市场,商铺很少,只有几家人在经营银制品,后来越来越多,发展到了现在的100多家。问及为何用选择来拉萨做生意,洪金树说是自己思考出来的,因为他们的手艺和银制品本身就具有浓烈的传统和民族特色,考虑到西藏是民族地区,肯定会有市场,所以就来了,结果还真的很受藏民欢迎。
见到很多商户都在看青藏铁路开通仪式的现场直播,记者问洪金树何故。洪金树说:“我们这里的大多数乡亲和我一样,已深深地爱上了拉萨、爱上了西藏,视这里为第二故乡,所以西藏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说起拉萨和西藏洪金树饱含情感。在他的眼中,藏族人民热情、厚道,拉萨空气好、气候好,拉萨有部部门接纳他们,视他们为亲人,做生意不仅免税,而且他们的子女上学享受的是市民待遇,不仅收费不贵,从小学到初中都是专车接送,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令他们一心投入经营、投入到建设西藏中。
此外洪金荣还告诉我,在他们美好的西藏情节中,丹增副书记给他们留下了激动而又难忘的印象。洪金荣说,去年丹增副书记代表云南到拉萨开会的时候,专程到市场看望他们。“丹副书记在我们市场里呆了好几个小时,挨家看望我们,关怀地询问我们的生活、经营情况,叮嘱我们要诚信经营、宏扬云南的民族文化,令我们很感激也很感动。那天,我们这个市场的所有商户专程为欢迎丹副书记而休息了一天。”洪金荣说,丹增副书记的关怀和叮嘱让身在拉萨的他们时时提醒自己:要为云南人争光、要关心支持西藏建设,真正把西藏当城自己的第二故乡。正因如此,青藏铁路他们格外关注,此前已数次去过拉萨火车站看过,昨日原本还想去现场见证,但料到现场很难到达,于是他们都选择收看电视直播。
看着电视里铁路正式通车的消息,洪金荣开始兴奋也展望未来美好前景,他说,火车开通,今后来的人一定会更多,我们的生意肯定会更好一些,此外,我们还可节约不少的费用。据洪金荣介绍,市场里所有商户的主要原材料都是从内地进的,以前是用飞机托运,运费很高,以他的商铺为例,每年花在飞机托运上的费用高达6000余元,铁路的开通,将令这笔费用大大下降。
情感和现实,令身在拉萨的这群云南老乡发自内心地为青藏铁路而喜悦。
云南过桥米线在拉萨
投奔西藏,目前的云南人多数是为精神而去,昆明的辛女士母女则是为创业而去,3年时间里,他们已将云南过桥米线这块招牌、这个美丽传说扎根到了拉萨。青藏铁路的开通,令辛女士母女更有信心将更多的云南特色产品带进拉萨、带进西藏。
辛女士的云南辛氏过桥米线总店,位于拉萨市太阳岛特色小吃区的中部,昨日中午记者到达时,这个点地200平方米、设有17张餐桌的米线店顾客络绎不绝。辛女士说,这还是淡季了,要是在旺季生意还要更好一些。
将过桥米线带进西藏,在辛女士看来是顺事成章的事,因为在5年以前,她居住在开远的姐姐和姐夫就已在西藏林芝开了过桥米线店,所以当2003年,在成都当兵退伍的儿子决定要到拉萨开过桥米线店里,辛女士很支持,于当年3月,携10余万元同儿子一起来到拉萨太阳岛开起了店,在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工作的爱人也格外支持他们。
3年时间,不仅太阳岛总店的规模比原来扩张了一倍,而且他们还先后又在拉萨开了2家分店,如今日营业额已达7000余元。在拉萨,一碗过桥米线和一碗普通米线一样,价格都是昆明的两到三倍,利润可想而知。
回顾3年的发展史,辛女士有一种顺其自然的感觉。刚开始的时候吃的人不多,主要是拉萨市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但后来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效应,如今她的米线店不仅旅客光顾,更在拉萨市拥有了一大批忠实消费者。难怪我们在拉萨市最大的批发市场打听云南人的消息时,来自大理的王先生能知道辛女士的米线店、拉萨出租车驾驶员听到米线店的名字后,就能准确地将车开到米线店门口。
其实说顺其自然太过于简单,辛女士说,在他们的米线店进入拉萨前,拉萨有过过桥米线店,但开垮了,他们的米线店之所以能发展状大,是因为他们的米线是按照蒙自的方法自己亲自生产的,更柔软、滑润,与本地市场上的所有米线口味都不同,此外,店里的所有调料、包括酸腌菜都是从昆明运过来的,正是依靠纯云南的口味,赢得了客户和市场。
按照辛女士的计划,今年年底,他们的第三家分店又将落户拉萨,此外,辛女士还计划将更多的云南特色美食带到拉萨。谈到这些发展计划,辛女士不由得将话题转到了青藏铁路上,她说:“此前我的大米和调料品都是通过汽车运到拉萨,有时运费还要批调料品价格高,一年下来,花在原材料运费上的钱多达五万左右,如今青藏铁路通成了,不仅进货成本将明显下降,客源的增加也可预见,这更加增强了我进一步扩张经营的信心和勇气!”
走进拉萨之三
名符其实的“小四川”
云南和四川一样,虽都毗邻西藏,但从对西藏的影响、和西藏的交流而言,却是天壤之别。这让我们再次提起茶马古道的远古辉煌的时候,不能不有一种现代失落。
在拉萨街头,随处可听见的是四川口音,来自四川各地的掏金者充斥在拉萨的各个行业,拉萨市的四川出租司机告诉我,在拉萨70%的出租车驾驶员、一半的导游都是四川人。看来拉萨被称之为“小四川”并非是空穴来风。
一拨又一拨的四川人涌入拉萨掏金并坚守于此,有着感情和现实的因素。所有接触过的四川人都会毫不狁豫地告诉你:我们很喜欢拉萨,喜欢拉萨的蓝天、白云、夏不热、冬不冷的气候,喜欢拉萨人的朴实,说到此外时,他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对比成都。“成都雾蒙蒙的,夏天热得受不了,不好在。”
从现实来说,来到拉萨后四川人产生的生意好做的感觉更让他们坚守拉萨。“拉萨市里有钱的都是贵族后裔,他们都求安定,有钱建房出租,不谋求更大发展,这样留给我们的空间很大。”
我不知道这样的理由是否完全成立,但通过我接触过的在拉萨各个行业的四川人来看,拉萨的高消费水平为他们赚其高额利润提供了可能,林立街头的川茶馆味道虽不怎样,收费却是昆明的三倍左右;在区域面积不大的市内营运的出租车,上车就是10元的收费标准令来自四四川的的哥一月轻松就可挣到5000余元的收入,对此他们还时常抱怨不如往年;做导游的李小姐在拉萨工作半年就可回成都消费半年……
越来越多的四川人涌入拉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拉萨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对外来子女教育方面的一视如仁,让每个外来人为之心定、为之贡献;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则让每个外来人感到,其实他们就生活在家乡。来自鹤庆的那群造银制品乡亲就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他们把火把节引入拉萨已有6年历史了,6年间,在市场旁广阔空地上举行的火把节不仅政府不干预,还有越来越多的藏族同胞加入到里面,场面一年比一年盛大、一年比一年热烈。
如果说我们过去还对拉萨还有误解,认为他蛮荒、不开化的话,那么,勤劳勇敢的四川人已经为我们进行了体验。火车的开通意味着西藏步入了已加紧了追赶现代化进程、意味着远古的茶马古道必将越发远古,我们,该用另外一种姿态来同西藏进行往来了。
特派记者 宋建波 唐林 发自拉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