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感受进藏列车(附图)
本报讯 (记者卞建国)被誉为人间奇迹的青藏铁路昨日通车,举国上下万众欢腾。拿着首趟由北京进藏列车客票的幸运旅客们,昨天晚上早早就来到灯火辉煌的北京西站,翘首盼望钢铁巨龙快点儿带他们飞上昼思夜想的青藏高原,这其中就有记者在内的数十位天津老乡。
21时30分,汽笛一声长鸣,27次列车在新型机车的牵引下缓缓驶离站台。随着首都灯光的逐渐远去,列车时速很快便超过了100公里。 虽然其快如飞,但车厢内仍很平稳,记者起身仔细查看起这列充满人性化设计的青藏列车。
青藏列车选用的是由南车四方机车公司等4家国内厂家联合设计生产的25型客车。为满足旅客高原旅行的特殊需要,车内采用膜式制氧系统,先将空气加压,然后除去油、尘埃等固体杂质及大部分气态水,再进入膜制氧系统,分离出含氧量在35%—45%的富氧空气。
富氧空气一路随空调新风混合后弥散到车厢;另一路通过制氧机内侧不锈钢管沿车厢侧壁进入软卧、硬卧的每一个包间,在每个铺位上方和硬座座位下方均设有富氧空气快速插座,进行个体供氧。列车设有系统,可以通过中央处理器,对列车制氧、空调、电源等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反映在液晶触摸显示屏上,使各项数据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可以十分直观地通过液晶触摸显示屏,对列车设备运转情况进行监控查询,如车厢温度低于20摄氏度启动暖气,氧气浓度低于21%时则启动制氧设备。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还可以进行自动报警。每节车厢还设有设备安全记录仪,即人们常说的“黑匣子”,对列车各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在车厢外管路上还缠绕有加热设备,有效解决了列车行驶在高原高寒地带,车厢外管路容易受冻的难题。为维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环境,列车采用全封闭设计,全列为无烟车厢,餐车炉灶采用无明火设计,以大功率电磁炉替代传统的明火炉灶,既美观又干净整洁。
服务设施的人性化还表现在为方便旅客观赏高原美景,扩大了车窗面积,并针对高原紫外线照射强烈的实际,在夹层玻璃间增加胶膜将紫外线阻挡了40%,使车内阳光接近平原水平。软硬卧铺位均进行了加宽加长,躺卧舒适。软卧车还设有车载影音系统,可以收看多套影视节目。旅客可通过触摸按钮调节广播音量、照明和车厢温度等。硬座车厢则采用薄型坐椅设计,车厢内定员人数由108人减至98人,使走道、坐椅之间的距离宽阔。洗面间空间设计合理,宽敞舒适,可以供三名旅客同时洗漱,列车还设有残疾人专用的无障碍卫生间。为防止旅客高原突发意外,在列车厕所内和卧铺包厢内还设有紧急情况按钮,一旦发生意外可以第一时间通知乘务人员。此外,列车上还设有电子显示屏、海拔高度表等设施,旅客可像乘飞机一样,随时了解到车厢内外温度、列车速度、海拔高度等。
看完服务设施,再看装修风格。车厢色调、设备造型处处反映出藏族特色,连车厢连接处的感应门玻璃上都印制了祥云图案。列车的各种标识说明也充分考虑到藏族同胞和外国友人的需要,采用汉、藏、英三种文字注释,清楚明了。青藏铁路在世界上创造了在高寒冻土地带修建铁路最长、海拔最高的纪录,这青藏列车也在人性化服务方面创造了国内前所未有的纪录,但限于篇幅,今天就说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