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2日讯记者杨健报道:正是水稻收获季节,一群境外驻华记者走进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探询中国杂交水稻领先世界的奥秘。几天前,印尼前总统梅加瓦蒂造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希望引进中国的杂交水稻,到2009年使印尼杂交水稻推广面积达到100万公顷,增产粮食至少200万吨。
“超级稻本是25年前国外科学家提出的概念。如今,这个梦想首先由中国科学家变成了现实。”7月2日,科技部副秘书长王志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五”863计划经过5年努力,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像杂交水稻一样的突破,我国高技术研究正由“跟跑”走向“领跑”。
20世纪60年代,美国雄心勃勃地提出两项国家战略项目:登月和攻克癌症。“他们实现了第一个计划,但第二个计划因基因组研究的难度而长期搁浅。”国家863计划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陈竺介绍说,中国人在攻克恶性肿瘤的漫长道路上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由我国企业自主研制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生产批文和GMP证书,成为世界第一个上市的肿瘤基因治疗药物,而美国目前进展最快的基因治疗类药物尚处在Ⅲ期临床试验阶段。陈竺说,以P53注射液为代表的45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初步改变了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长期积弱的局面。
到6月25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75米长、10.5千伏/1.5千安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已投入配电网试验运行达7000小时。一年半来,这条目前世界上正在并网试验运行的、最长的高温超导电缆获得了大量实时数据,为今后更长距离更大容量高温超导电缆的研究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客观地讲,现在我们‘领跑’的技术还不是很多。由于以前长期以来是‘跟跑’,想一下子做到‘领跑’是很不容易的,但也存在很多机遇。”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杰院士说,“因为当技术发展到一个顶峰时再往前走就很困难了,这种‘拐弯’的地方正是我们反超的绝好机会。”
“十五”期间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正是我国汽车行业在产业“拐弯”处赶超的典型范例。目前,我国已开发出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3种整车技术,自主开发的混合动力汽车节油率在30%以上,已投入试验示范运营;燃料电池汽车经过3万公里以上的试验运行考核,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电动汽车已开始批量出口,未来5年,仅美国对该车型的需求量就将达8万—10万辆。 |